苔藓植物是最早的陆地植物,它们广泛分布于除海洋之外的各类生态系统中,是仅次于被子植物的高等植物类群,它们对生态系统的碳、氮循环过程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苔藓植物为非维管束植物,它们通常不具有真正的根,没有表皮结构,但却具有较强的阳离子交换能力,它们能通过整个植物体表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水分和养分。正因如此,苔藓植物对空气污染十分敏感,其中对大气N沉降尤为敏感,常被用作N污染的指示种。然而,目前关于苔藓植物的N素利用策略(例如:N素的来源、对N素吸收偏好等)还存在诸多未解之谜。
版纳植物园恢复生态研究组宋亮副研究员、卢华正助理研究员和刘文耀研究员合作,结合稳定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在云南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中开展了原位N沉降模拟实验,研究了附生苔藓植物对不同来源N(空气沉降、树皮)的吸收和利用策略、对不同形态N的吸收偏好(NO3–、NH4+、有机N)及其对大气N沉降增加的响应,其结果表明:1)附生苔藓植物能从树皮中获取一定量的N素,虽然这一来源低于它们从大气沉降中获取的N量;2)在所研究的附生苔藓植物组织中,有机态N(Gly-N)对总N的贡献量为28.4~44.5%,说明有机N是附生苔藓获取N素的重要形态之一;3)短期内,随着大气N沉降量的增大,附生苔藓植物的N获取总量增加,但其对不同形态N的吸收偏好并未改变。本项研究首次量化了有机N在附生苔藓植物N素获取中所占的比例及其贡献,也对附生苔藓的养分来源提出了新的见解。审稿人认为该文填补了附生苔藓养分吸收和利用领域的空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原文:“I believe that the manuscript will provide a nice contribution to the literature and fill a gap that exists regarding data on epiphytic mosses and N uptake.”)
相关研究结果以Organic nitrogen uptake is a significant contributor to nitrogen economy of subtropical epiphytic bryophytes为题在Scientific Reports上在线发表。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NSFC—云南联合基金及“西部之光”项目的共同资助。(撰稿:宋亮 刘文耀)
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内丰富的附生苔藓植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