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网络介绍 CERN新闻 规章制度 在研项目 论文与出版物 学术动态 生态知识 人员招聘 人员组成 English

    CERN新闻
   综合新闻
   科研新闻
   国际前沿
   友好往来
   大事记
   中国生态大讲堂
   CERN科技贡献奖
   CERN综合评估
   国际长期生态学会议资料
   生态系统研究与管理简报
   IUCN生态系统管理简报

 综合新闻
直面生态危机(上)
关键字:生态   来源: 南风窗   时间: 2005-01-11  点击率: 1328670

   退色的黑土地

   黑土层可能在50年内消失,前提是如果不能加以有效防治,这是水利部专家最近的警告。黑土地将成为另一个黄土高原区?

   寸草不生,已见于昔日能攥出油的黑土地。由于人为活动的破坏和自然因素的制约,黑土地多年得不到回补,水土流失日益严重。据测算,按目前的水土流失速度,黑土地现有耕地的黑土层将在4050年内全部被剥蚀。东北黑土区之所以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就是因为分布在黑龙江和吉林省的肥沃黑土区。目前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面积4万多平方公里,占黑土区总面积接近40%。以前6070厘米厚的黑土层,现在大都只有2030厘米厚,有的地方黑土消失殆尽,黄土裸露,丧失了生产能力。

   严重的水土流失还导致东北水旱风沙灾害多发。

   目前还没有找到适合的回血循环办法。这样,黑土地的将来就很值得人们的持续关注。改变农业长久以来形成的劳作习惯并非一日可就,况且主要的是要改变农业的生产模式,这需要生产力的提高。显然不可能一蹴而就,生存的压力和发展的需要使补血变得更加艰难,而黑土地留给人们的时间却已经不多了。

   云贵的森林危机、石漠化

   云南森林危机的提法今年在怒江水利开发计划暂停之后,又热了一段时间。一个发展林纸浆业的商业问题,涉及的是中央、当地政府、私营企业家和当地居民的利益博弈,是暂时与长远、保护与破坏的环保问题,争辩之中,利益关系凸现,只是结果照样无法预测。

   对此,我们其实早有前车之鉴。川西林区,由于森林的过量采伐引起的气候异常,使四川盆地伏旱三年两遇,甚至连年出现,暴雨、冰雹灾害频繁;长白山森林减少,引起了区域性气候失调,水土流失严重;大兴安岭森林的破坏导致呼伦贝尔草原气候恶化……

   还有1998年的特大洪灾,专家认为,最直接的因素是森林环境被大规模破坏所致。

   贵州省又将有45万生态难民搬迁,原因是“因强度石漠化失去生存条件”。据悉,贵州省被石漠化的土地面积达35920平方公里,占贵州省国土总面积的20.39%85个县石漠化现象“非常”严重。可悲的是石漠化正以每年9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

   石漠化是喀斯特生态和人相互作用的生成物,严重的地方寸草不生。贵州将面临无地可耕的局面。而在我国,破毁——搬迁——再破毁……的循环早被历史否决,再没有任何一块地方可以承载更多的人口了。

   南水北调,别让污染给毁了

   官方和专家一致认为南水北调的成败关键是治理水污染问题。离2007年东线通水还有几年,北方几个缺水城市已提前“堵水”——不要东线水。是一江清水、还是一江污水向北流,这是各方最为关心的问题。

   不考虑工程中所涉及的沿线污染,南水北调工程无疑是沿线经济发展的又一良机。但随着沿线的农用水、工用水增多,污染源也将会迅速增加。从各地方的表态看,无疑对“清水走廊”的实际前景表示忧虑。

   国家提出“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会被怎样贯彻,至今还是一个未知数。南水北调的初衷不外乎解决北方缺水和缓解北方生态恶化,谁都不希望事与愿违、引来污祸,与原来的希望背道而驰。

   生态危机并不是在2005年就能够解决的问题,但是,生态环境的进一步关注和治理无可置疑是2005年的大事之一。寻找科学的发展观念,慢慢恢复生态的自我调节功能,尽量减少人的因素,不失为一种办法。

   (来源:南风窗,作者:王                        

 

文章分页: 1 2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文章:
新版的“数字水体”上网
专家讨论修订CERN水域生态系统监测指标体系
中国主要农田生态系统NPK迁移、转化规律与优化管理课题启动
“碳收支”项目召开专题研讨会
院士应邀到江西,畅谈生态可持续
国际生态学会议
“中国陆地/近海生态系统碳收支”年度进展报告会通知
会议简讯
热烈祝贺海南、哀牢山及拉萨试验站加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中国主要农田生态系统NPK迁移、转化规律与优化管理》项目2002年度工作会议简报
相关文章分页:  共 69 页 689 条记录 9 3[1][2][3][4][5][6][7][8][9][10]4 :

[关闭窗口]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 网络介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