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综合新闻 |
为太湖蓝藻暴发“把脉问诊” |
关键字:太湖,蓝藻暴发,湖泊富营养化
来源: www.niglas.ac.cn;www.taihu.ac.cn
时间: 2007-05-29 点击率: 951841 |
摘 要: 2007年4月25日,太湖梅梁湾暴发了大规模藻类水华,藻类水华暴发时间比以往提前近1个月,5月2日梅梁湾所有测点藻类叶绿素a含量全部超过40μg/l,其中鼋头褚三山水域藻类叶绿素a含量达到179μg/l,藻类水华在梅梁湾全湾暴发。此次蓝藻水华暴发导致周围水域大面积水质恶化,恶劣的水质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引起江苏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专家为太湖蓝藻暴发“把脉问诊”。 |
2007年4月25日,太湖梅梁湾暴发了大规模藻类水华,藻类水华暴发时间比以往提前近1个月,5月2日梅梁湾所有测点藻类叶绿素a含量全部超过40μg/l,其中鼋头褚三山水域藻类叶绿素a含量达到179μg/l,藻类水华在梅梁湾全湾暴发。此次蓝藻水华暴发导致周围水域大面积水质恶化,恶劣的水质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引起江苏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
根据太湖湖泊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长期野外监测以及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长期研究,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专家对此次太湖大规模暴发藻类水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2007年藻类水华大规模暴发的主要原因有四点:一是太湖局部水质恶化趋势虽受到控制,但由于对上游湖荡保护不够以及梅梁湾直湖港、武进港节制闸建设等,使太湖失去了第一道天然保护屏障,直接导致入湖污染物总量升高,总体水域呈现全湖富营养化态势;二是2007年1-4月水温高于正常年份,尤其是4月25日以后太湖水温一直维持在20℃以上,为藻类生长提供了良好温度条件;三是2007年1-4月份太湖水位相对较低,4个月平均水位为2.94m(吴淞零点),比常年平均水位低5cm,单位水柱水体光强较大,再加上整个太湖水温相对较高,促进了藻类生长;四是2007年1-4月份偏南风风场显著高于往年平均,使得其他湖区的藻类易于向梅梁湾聚集,加上3月至4月风速明显偏小,有利于微囊藻上浮形成水华。
鉴于目前整个太湖全湖平均氮磷含量分别高达4.0和0.13mg/L,藻类已经呈全湖性分布,而且在未来几个月太湖水温将随气温升高持续上升,水位如维持目前现状,太湖藻类水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并可能持续4-5个月时间,因此必须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降低藻类水华的危害。
为此,该所专家提出要消除梅梁湾敏感区域的蓝藻,一方面可以采取固体浮子式橡胶围油栏,将梅梁湾主要景观湖区与外太湖隔离,减少外来的湖面水华蓝藻漂移进入该湖区,并根据风向开启和关闭围栏,辅以适当的人工机械除藻;在蓝藻水华堆积的近岸区域,采用相对安全的改性粘土絮凝方法,沉降蓝藻,消除蓝藻在水面堆积、死亡与发臭,改善水质与湖泊景观;同时,利用现有水利工程生态调度,增加入湖水量,控制出湖水量,适当提高太湖水位也是抑制蓝藻水华暴发的有效途径。
同时,该所专家指出,仅对现有蓝藻进行应急措施是不够的,还必须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措施消除蓝藻水华的危害。在每年4月,即蓝藻开始复苏并大量繁殖前,开展蓝藻水华实时监测与预警,根据天气预报的温度与风速和风向,在景观湖区和水厂取水口采取必要措施,提前采用改性粘土,将正处于生长繁殖初期的蓝藻群体沉降到湖底,控制其生长,减少蓝藻水华发生的概率。同时,在蓝藻漂移的堆积湖区,建设蓝藻水华转移去除沟渠或管道,利用电力或水流将浓厚的蓝藻转移出太湖;在附近建设沼气发酵池,利用蓝藻水华产生能量,对蓝藻进行深度处理或有效物质提取,变废为宝。
从长效治理角度来看,蓝藻水华的形成从根本上还是由于流域上人类活动导致营养盐进入湖泊,导致湖泊水体中营养盐浓度过高,在适当的水文与气象条件下藻类大量繁殖所致。因此要彻底防治蓝藻水华发生,应针对太湖流域河湖密布的特点,建立河网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综合示范区,体现区域污染源头控制、河网截污、河口与湖湾净化和湖泊生态修复的“防、控、治一体化”的指导思想;继续加强蓝藻水华暴发机理与湖泊环境生态修复技术及示范研究,为根治太湖水污染提供技术储备和科学支撑。
该所专家提供的《太湖梅梁湾2007年藻类水华大规模暴发原因分析及应急措施建议》在5月8日江苏省政府在无锡召开的太湖水环境治理工作会议上,得到江苏省政府黄莉新副省长以及省水利厅、环保厅、无锡市等相关厅局和地方政府主要领导的一致认同,为太湖蓝藻应急治理和后续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依据,充分显示了该所在太湖长期研究工作的雄厚积累和作为国家唯一湖泊科学综合研究机构的实力。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