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网络介绍 CERN新闻 规章制度 在研项目 论文与出版物 学术动态 生态知识 人员招聘 人员组成 English

    在研项目
   科技攻关计划
   863计划
   攀登计划
   973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中国科学院项目
   其他部科委项目
   国际合作项目
   其他项目

 科技攻关计划
GEF项目:中国准备初始国家信息通报能力建设
第三课题:农业活动温室气体清单编制
1994年农业活动温室气体清单的职责范围(TOR3)
------------------------------------------------------------------------------------------
负责人:郑循华研究员   来源: 联合国   实施时间: 2001-2003  
一、 TOR3的目标和内容
参考IPCC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指南,研究确定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清单编制方法和排放因子,编制完成1994年中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并尽可能降低其不确定性,提交一个方法科学、数据透明、格式一致、结果可比的1994年农业活动的温室气体清单。根据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源的类型,将TOR3的具体目标及为达到目标而必须完成的工作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1.1994年中国稻田甲烷排放清单。具体包括:
结合IPCC指南和中国稻田实际情况划分水稻田类型,并确定各类型1994年的种植面积。
定量确定氮肥和有机肥施用水平、灌溉管理方式、水稻品种类型、生长期和气象条件等影响稻田甲烷排放的要素。
采用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中推荐的两个稻田甲烷排放估算模式,即Ding & Wang [1996]发展的稻田甲烷排放模式和Huang & Sass [1998]发展的稻田甲烷排放模式),结合步骤b)提供的稻田甲烷排放影响要素的定量结果,通过模式计算来确定每一类型稻田的甲烷排放因子。
根据每一类型的稻田面积和甲烷排放因子确定分区域分稻田类型的甲烷排放量,并编制1994年的中国稻田甲烷排放清单。
2.编制1994年中国农田氧化亚氮排放清单。具体包括:
a)参考IPCC指南,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划分施肥农田类型,并确定每一农田类型1994年的面积。
b)定量确定氮肥和有机肥施用水平、灌溉管理方式、农作物种类组成和气象条件等影响农田氧化亚氮排放的要素及其影响系数。
c)结合步骤b) 提供的影响系数和影响要素的定量结果,用模式估算各主要类型农田的氧化亚氮排放因子,根据模式估算的排放因子,结合代表性的田间观测结果,确定每一农田类型的氧化亚氮排放因子。
d)根据每一类型的农田面积和氧化亚氮排放因子确定分区域、分农田类型的氧化亚氮排放量,并编制1994年的中国农田氧化亚氮排放清单。
3.编制1994年中国反刍动物甲烷排放清单。具体包括:
a)参考IPCC指南,根据中国家禽家畜实际情况划分动物类型,并确定每一动物类型1994年的数量、年龄结构、饲料组成和采食量。
b)确定每类动物的饲料消化率和甲烷转化系数,计算动物甲烷排放因子。
c)根据步骤a)和b)提供的动物活动水平数据和甲烷排放因子,确定分区域、分动物类型的甲烷排放量,并编制1994年中国动物甲烷排放清单。
4.编制1994年中国动物废弃物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清单。具体包括:
参考IPCC指南,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划分动物废弃物管理系统类型,并确定其区域分布。
根据内容(3)的步骤a)提供的数据,参考IPCC指南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确定分区域的动物废弃物产量及其在各管理系统的分配系数。
参考IPCC指南和中国实际情况确定各动物废弃物管理系统的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因子。
根据步骤b)和c)提供的结果确定分区域、分动物废弃物管理系统类型的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量,并编制1994年的中国动物废弃物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清单。
5.编制1994年中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清单。
综合以上活动提供的结果,编制1994年中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撰写并向ECPINC项目办公室提交“TOR3实施报告”和“中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报告”。

二、 TOR3的活动
根据TOR3的目标和内容以及相关活动的形式,将TOR3的具体活动概括为以下七各方面:
1)农业活动水平数据的收集与核对
调查、收集和获取典型代表县内主要类型农作物的播种面积、肥料使用、灌溉制度、品种等数据资料,主要类型动物的数目及其年龄结构、饲料结构、采食量、动物废弃物产量、动物废弃物管理系统类型、动物废弃物在各个管理系统之间的分配系数、各管理系统的废弃物利用方式等数据资料,结合气象资料、土壤资料等相关信息,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外推,建立与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相关的农业活动水平的测量数据、调查数据和空间外延数据的数据库。与此同时,还收集和整理现有排放因子的数据及与之相关的影响要素的信息,并整理成数据集。
2) 研究和确定排放因子
通过分析和利用调查获得的农业基本资料和通过观测获得的温室气体排放资料(包括稻田排放甲烷、农田排放氧化亚氮、反刍动物排放甲烷和动物废弃物排放甲烷和氧化亚氮的观测资料),改进和验证已有的农业温室气体过程模拟模式,并用改进模式计算不同类型水稻田的甲烷排放因子,主要农田类型的氧化亚氮排放因子,主要反刍动物类型的甲烷排放因子,主要动物废弃物管理系统的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因子。
3)清单计算
在收集数据和确定排放因子的基础上,参照IPCC参考方法计算1994年中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并根据总项目的要求,撰写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过程和结果的总结报告,撰写国家通讯中与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有关内容。
4)举办国内培训班
编写(1)中需要开展的数据调查、收集和分析的有关培训资料。在北京举办四期培训班,培训内容分别包括稻田、施肥农田、反刍动物动物、动物废弃物方面的数据调查、收集和分析。参加培训的人员将包括来自不同省市自治区农业部门的有关人员,以提高农业及其活动水平数据的可信度。
5)举办国内研讨会
在北京(或其它地区)举办包括农业政策制定者和TOR3实施人员以及其他国内研究人员参加的研讨会,以提高与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相关问题的意识。讨论典型地区农业及其活动水平数据收集方法,评价其可靠性。探讨和评价相应的排放因子的确定方法及可靠性,IPCC方法对中国的适应性,信息通报编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讨论并确定项目活动实施过程的实施途径、具体步骤和方案,讨论并解决活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讨论并确定报告的撰写格式、注意事项以及对报告初稿进行审议和修改。项目实施期间,TOR3至少要举办三次研讨会,分别在项目实施的初期、中期和后期。第一次主要讨论启动TOR3各项活动的有关事宜?第二次主要总结前期的活动进展,解决活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第三次主要讨论TOR3的总结事宜,讨论如何解决一些撰写总结报告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6)国际培训、考察与学术交流
为了提高中国国家信息通报的编写能力,提高初始和将来信息通报的可信度,尽早与国际接轨,项目执行期间将选核心研究人员分别到世界上在该研究领域比较先进的国家或地区学习有关理论和技术方法,包括温室气体原位测定和模式模拟技术、农业活动水平数据的采集与建模技术等。此外,还将选派主要成员到有关国家进行相关调研活动,与国外有关组织和专家进行广泛交流,考察并学习他们在农业温室气体测定和清单编制的先进技术和方法。本项目成员还将参加与该项目执行期间的技术支持紧密结合的国际会议,及时与国际同行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
7)TOR3报告编写与评估
为保证TOR3各项活动的完成质量,需至少在项目执行中期和项目结束时进行两次由有关机构及专家参加的评估。尤其最后向项目提交的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报告,需经过有关专家和机构的评估与审核方可提交。


[关闭窗口]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 网络介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