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网络介绍 CERN新闻 规章制度 在研项目 论文与出版物 学术动态 生态知识 人员招聘 人员组成 English

    在研项目
   科技攻关计划
   863计划
   攀登计划
   973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中国科学院项目
   其他部科委项目
   国际合作项目
   其他项目

 科技攻关计划
中国陆地和近海系统碳收支研究”中1A课题“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观测研究
------------------------------------------------------------------------------------------
负责人:于贵瑞   来源: 科学院重大项目   实施时间: 2001-2005
 
项目名称:“中国陆地和近海系统碳收支研究”中1A课题“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观测研究” 及项目管理

项目类型:科学院重大项目

主持人:项目首席黄耀研究员,于贵瑞研究员

地址:北京安外大屯路3号917大楼 生态网络综合研究中心 100101
yuguirui@cern.ac.cn or yugr@igsnrr.ac.cn

电话:010-64889432 传真:010-64889399

参加人: 孙晓敏、韩士杰、李家永、于强、赵新全、周国逸、张一平、李海涛、石福臣、刘允芬、闵庆文、张国梁、关德新、曹广民、漠江明、唐建维、郭学兵、牛 栋、苏 文、何洪林、齐 华、李庆康、王秋凤、温学发、伏玉玲、王伟民、许金萍、张永强、王兴武

主持单位:地理科学与资源所

参加单位:沈阳应用生态所、西北高原生物所、华南植物所、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CERN有关站

起止时间:2001年8月-2005年12月

研究目标:

研究应用微气象法进行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长期定位观测的关键技术和实验研究的法论体系,初步建成与国际接轨并能长期运行的典型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观测网络(ChinaFlux);获取中国典型陆地生态系统的碳通量、植被光合作用和生物量变化,凋落物量与土壤有机质动态以及植被群落的微气象等生态环境要素等第一手资料,并利用观测资料揭示典型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动力学机制。

主要研究内容:

A. 生态系统碳通量长期定位观测中的关键技术研究。建设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长期观测网络(ChinaFlux),实现我国CO2通量长期定位观测零的突破,全面提高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碳收支的研究能力;与LUXNET和AsiaFLUX研究网络建立合作关系,填补LUXNET在中国大陆区域的空白。

B. 生态系统的CO2和水热通量的观测理论和方法研究。以丘陵山地人工林生态系统为对象,建立多种通量观测方法的联合观测系统,探讨丘陵山地森林系统的CO2和水热通量的观测理论和方法的创新。

C. 典型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时空变化特征的对比研究。获取我国典型陆地生态系统植被-大气系统间的CO2和水热通量,土壤-大气的CO2通量,植被群落的微气象和光合作用、植被碳蓄积要素(生物量,凋落物量与土壤有机质)以及生态环境要素变化的第一手资料,利用观测数据,对我国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CO2和水热通量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典型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生态系统净生产力和碳蓄积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碳通量模型的尺度转换方法,构建估算实验区域所代表的生态系统的CO2和水热通量的动态模型系统。

D.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数据信息系统研究。建立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碳通量研究的数据信息系统。

研究项目的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观测研究

研究经费:500万元,项目管理经费300万元,用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观测网络建设经费1500万元。



[关闭窗口]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 网络介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