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网络介绍 CERN新闻 规章制度 在研项目 论文与出版物 学术动态 生态知识 人员招聘 人员组成 English

    在研项目
   科技攻关计划
   863计划
   攀登计划
   973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中国科学院项目
   其他部科委项目
   国际合作项目
   其他项目

 其他部科委项目
珠江流域典型退化土地的生态恢复与环境效益研究
------------------------------------------------------------------------------------------
负责人:彭少麟   来源: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   实施时间: 2000-2005  
主持人:彭少麟研究员,广州市天河区乐意居,华南植物研究所, 510650 电话:020-85232700, 传真:020-85232700
主要参加人:彭少麟研究员,李志安研究员,任海研究员,夏汉平研究员,赵平研究员
主持单位: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起止时间:
关键词:珠江流域,退化土地,生态恢复,管理策略
研究经费:150万元

研究内容: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1999年开始设立“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团队项目”。该项目对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重点学科领域,支持一批能围绕广东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重大基础研究问题开展工作、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优秀科学家群体,为解决我省社会与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支撑。珠江是我国南方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积44万km2以上,河长逾2000km,年径流量占全国河川径流量的12.3%,仅次于长江,是黄河的5.7倍,流经我国中西部6省区,是我国西南经济开发区与珠江三角洲等南部沿海对外开放区的连接地带,经济地理位置极为重要。珠江流域在过去几十年中,由于人口的迅速增长,土地的过度开发,自然森林遭受严重砍伐,致使水土流失相当严重;珠江流域上游许多地区是我国多金属成矿带,采矿业造成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珠江流域不少地区长期重经济轻环保,也造成了流域内土地的严重退化;经济发展不平衡,自然地理条件的巨大差别,致使退化土地类型多种多样,面积巨大,极大地阻碍了该地区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项目以珠江流域为对象,以多学科综合手段,研究典型退化土地的的形成、演变特征以及恢复上的制约因子;应用恢复生态学原理与方法,进行生态恢复示范,创建和推广应用优化生态模式,阐明系统运行机理,建立生态系统健康与生态服务功能评估体系,及珠江三角洲优良环境指标体系。同时,借助3S技术,对点、面生态机理向流域生态机理进行尺度转换,为珠江流域退化土地的恢复与流域治理提供决策依据,并推动恢复生态学理论的发展。
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江流域生态环境形成和演化的关键过程与驱动力,退化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与示范模式,3S技术在流域生态系统管理上的技术与应用,珠江三角洲生态系统健康评估及现代化环境指标体系研究。通过研究,揭示珠江流域严重退化土地的生态特征、形成条件及恢复上的制约因子;通过实验生态学和生态工程相结合的措施,对关键退化生态类型进行生态恢复与植被重建,建立高效能植被类型与优化复合生态系统示范区,为我省在珠江流域进行国土整治、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生产力提供示范样板;探索出用3S技术,实现点、面机理向流域尺度转换,以及在流域生态系统管理上的方法技术,提出珠江流域环境治理策略;探索在经济高速发展与生态良性循环间保持平衡的管理策略,提出珠江三角洲现代化的环境指标体系;解决这一领域内的诸多重大学术问题,完善恢复生态学理论,确立广东省在恢复生态学领域的领先地位。

[关闭窗口]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 网络介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