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网络介绍 CERN新闻 规章制度 在研项目 论文与出版物 学术动态 生态知识 人员招聘 人员组成 English

    学术动态
   学科前沿
   科学计划
   国际组织
   学术活动
   会议资料

 学科前沿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植被与土壤碳蓄积课题指南
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跨学科综合科学研究计划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陆地碳过程第2课题


1. 研究课题的学术理论,社会经济和政治意义

【学术理论意义】: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碳过程研究已成为当今国际地球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是全球变化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可是,由于我们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许多物理、化学和生理生态学过程的理解还十分有限,在陆地生态系统碳格局,植被和土壤的碳库容量以及土壤、植被、大气圈层间的碳交换通量的评价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已经成为目前全球碳循环研究的科学难题。因此,开展该课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对全球变化等科学问题的深入理解,增加我国在生态系统研究领域的科学积累,也可大大地推动我国地理学,生态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的发展,提高我国在相关研究领域中的国际地位。
【社会经济和政治意义】: 该研究课题不仅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生态环境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能否在今后的国际环境对策谈判中维护国家的经济利益的迫切需要,他还涉及到诸多国际政治和经济关系问题,在社会政治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性意义。

2.研究课题的科学目标与学术创新点

【科学目标】:综合研究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植被与土壤的碳蓄积量和蓄积潜力;典型区域的植被与土壤碳蓄积生态学过程模型以及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蓄积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等科学问题。建立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植被和土壤碳蓄积量评估和预测的方法论体系和数据信息系统,在1:100万比例尺下完成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蓄积量的估算和制图。编写《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统计评估报告》,评价我国天然保护林、人工林、草原(湿地)和农田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中的贡献,评价典型区域陆地生态系统在全国碳平衡中的作用,为我国参与国际环境问题的政治谈判,制定CO2减排计划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学术创新点】:学术理论研究以如何减少植被和土壤碳蓄积量评价和预测中的不确定性,如何构建基于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植被和土壤碳蓄积区域模型,如何评价生态系统碳蓄积潜力和环境响应等科学问题为核心,实现在碳蓄积量评估和预测的方法论,碳蓄积区域模型的开发,原始科学数据的积累等方面的学术创新。

3.专题设置与研究任务

课题的研究工作的实施,拟订在全国和课题所指定的共同综合实验区两个层次上进行分工合作。为了发挥有限经费的使用效果,发挥集团优势,实现在典型实验区的重点突破,课题要求各专题的主要实验研究,样带调查等学术理论问题研究必须在所指定的综合实验区内与其他专题合作完成。课题指定的综合实验区为:东北大兴安岭-长白山综合实验区、江南红壤丘陵综合实验区和青藏高原综合实验区;指定西南热带和亚热带林区(云贵高原)为森林植被碳蓄积研究的重点区域。

[关闭窗口]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 网络介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