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至10日,由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物理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和桂林理工大学承办,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和广西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协办的2014年全国“土壤物理学进展与生态安全”学术研讨会在桂林成功举办。大会开幕式由土壤物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陈洪松研究员主持,闭幕式由土壤物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大学吕军教授主持。现任和历任土壤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彭新华研究员、邵明安研究员、张佳宝研究员分别致开幕词,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主持工作副所长吴金水研究员和桂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张学洪教授分别致欢迎词。
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65家单位以及海外3所高校的243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为历届参会人数最多的一次。参会单位涵盖了国内开展土壤物理研究的主要高校和科研院所,包括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等。大会设3个分会场,包括7个研讨专题。在2天时间里,共组织了9个精彩的大会报告和109个专题学术报告。
在大会开幕式和闭幕式上,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邵明安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张佳宝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李保国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司炳成教授、中山大学张仁铎教授、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彭新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陈洪松研究员、桂林理工大学刘杰教授分别做了大会主题报告,内容涉及“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地力提升理论与技术”、“中国农业用水与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与解决的途径”、“土壤物理学研究的热点与发展趋势”、“土壤温室气体: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耦合”、“土壤结构研究的几点思考”“喀斯特峰丛洼地降雨入渗产流规律及土壤侵蚀特征”、“李氏禾对环境中铬污染的修复能力及其机理研究”。大会报告既体现了土壤物理学是土壤学其它分支学科的基础,也强调了土壤物理学研究需要多学科交叉融合。
会议期间,56位专家学者、52位研究生做了专题学术报告。内容涉及:地球关键区水土过程与物质迁移转化、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物理性状与土壤生产力变化、气候变化条件下土壤物理过程的响应与作物生长模拟、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相互作用、土壤污染物迁移转化与生态安全、盐碱地水盐调控与综合治理技术、土壤物理研究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等七个方面。大会从研究生报告中评选出10位优秀研究生报告奖,从提交的论文中评选出3位优秀青年论文奖,鉴于多位外国研究生参会,会议还评选出一名优秀外国研究生报告奖。会议期间组委会专家学者还围绕“我国土壤物理学的发展”和“2015年土壤物理会议”两个议题开展了讨论会,一致同意2015届全国土壤物理学学术研讨会在青岛举行,由青岛大学承办。
土壤物理学学术研讨会的成功召开,为土壤物理学相关领域的广大科技工作人员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平台,促进了土壤物理学相关领域科研院所间的相互合作,明确了土壤物理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前沿,同时描绘了我国土壤物理学发展的美好蓝图。(付智勇 供稿)
与会代表合影
研讨会现场
颁发优秀青年论文奖和优秀研究生报告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