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网络介绍 CERN新闻 规章制度 在研项目 论文与出版物 学术动态 生态知识 人员招聘 人员组成 English

    生态知识
   生态学知识
   生态学应用
   人与生态系统
   趣味知识
   生态图片

 生态学知识
生态城市
聂晓阳

  在很多大城市的地名里,保留了很多"土里土气"的地名,比如什么村、什么河、什么坡、什么塘等等。但是,村、河、坡和塘往往早已不存在了,只留下地名提醒人们这里曾经是城市的郊外,是喧嚣之外的一方宁静的角落。
  人类原本来自大自然,人类的发展也离不开大自然。但城市化的发展却使自然环境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被人工环境所取代。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喧闹拥挤的街道渐渐侵占了原本宁静优美的自然栖息地,不断膨胀的钢筋水泥吞噬了郁郁葱葱的树林,沥青水泥路面覆盖了泥土、水沟和池塘。
  灰色取代了绿色,成为城市令人压抑的基调。
  人们看到,现代化城市给人类带来了充分的物质享受、便利的生活设施和高效的信息交流,但同时也带来了交通拥挤、空气和水污染严重、噪音困扰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城市环境越来越单一,动植物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其结果是自然生态系统被破坏。城市中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经济活动由于失去了大自然的支持、容纳,开始陷入重重危机。
  出路也许只有一条,那就是要努力使城市建设同自然生态系统和谐融合,要按照生态学的规律来改造、规划和建设城市,使城市成为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而城市本身成为一个"生态城市"。
  自然生态系统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其中,除了地球能量的主要来源阳光以外,还包括空气、水和土壤等非生物成分以及植物、动物和各种微生物等生物成分。因此,在城市中应该容留、配置多种多样的生物群落,并相应地营造多样化的生物栖息环境。
  大城市不仅要植树绿化,还要营造湿地、水域等多种生态环境。
  目前已经受到重视的一项举措是发展城市绿化,也就是把富有生命气息的绿色引入灰色的城市空间。许多国际大都市如伦敦、巴黎、东京、柏林、华盛顿等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已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太阳能的第一个固定者。它一方面吸收、利用人类呼吸和工厂、汽车等排放的二氧化碳,另一方面释放出人类生存所需要的氧气,被视为城市的"绿肺"。它还能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降低噪音。有些绿色植物如香樟、松树等能分泌某些挥发性物质或杀菌素,对空气和土壤中的微生物有抑制作用,从而有利于人类健康。
  然而,如果将营造自然生态环境仅仅理解为植树绿化,那就有失偏颇了。为了营造适宜多种生物栖息的环境条件,城市中既要有土壤,也要有池塘之类的水域,甚至应该有介于这两者之间的重要生态环境---湿地。
  现在的大城市里,人们一般不会想到要去建池塘。没有池塘也就没有湿地。而事实证明,湿地对保护生物多样性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为许多昆虫和两栖类动物提供了一个从陆地到水体间的过渡空间,有利于它们的生存繁殖。
  此外,湿地上周期性生长着的水生植物、湿地植物芦苇等以及陆生植物,又为许多昆虫和小型动物提供了食物源,而昆虫和小型动物又会引来鸟类取食,丰富了食物网组成,最终使整个生态群落内生物多样性加强,生态结构稳定。
  基于上述的考虑,近二十多年来英国各大城市中已创建了众多极具生态意韵的自然保护区,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伦敦坎姆雷大街自然公园。这个公园占地0?9公顷,原先只是一个废弃的火车站。从1981年起,生态学家和园林建筑师们共同合作,花了四年时间,在这里种植了乔木、灌木和各种花卉,敷设了草地,堆起了沙丘,还建造了一个人工池塘,种上了芦苇。
  多种多样的生态群落,吸引了大量野生生物,现记录到的已有350种植物和200多种无脊椎动物,还有大量两栖动物、小型哺乳动物、昆虫和鸟类等在此定居,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野生动植物乐园。
  公园每日都向公众开放,让人们能直接与自然接触,摆脱工作的压力和都市的嘈杂。孩子们在这里追逐蝴蝶、捕捉甲虫,看蜻蜓点水,观蜗牛爬行,不但扩展了游戏空间,同时也增长了生态学知识,从小树立了生态和环境保护意识。
  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物质和能量在其中循环、流动,被多层次、反复地充分利用;各种生物又通过食物链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在城市这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中,如果说"社会"是城市发展的主导,"经济"是城市发展的命脉,那么"自然"就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自然生态系统对缓解城市污染、改善城市气候、净化有害物质、减少病虫害发生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其本身卓越的自我调节机理,也给人类以有益的启示。
  循环原则,是生态系统的优化原理之一。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通过它们在系统内的循环、流动而被多次、反复地利用的。这里没有无用的废物,也没有仅供一次利用的能源。这些特征使得生态系统成为一个高效能的系统。
  如果按生态学的循环原则来部署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就可以在工厂之间共享资源并互换副产品,使这家工厂的废气、废水、废热成为那家工厂的原料、能源,把令人头疼的各种废纸、家庭废物、金属、玻璃、碎布、塑料等"垃圾"进行回收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和新资源的消耗。
  巴西的库里蒂巴市开展了一项名为"不是垃圾的垃圾"的计划,每天回收利用的纸张相当于用大约1200棵树木生产出的纸张量。那里的市民可以用废纸、破布等换取乘坐公共汽车的代用票和小孩上学用的笔记本。过去3年内,该市100多所学校的学生已经用大约200吨垃圾换回了近190万个笔记本。
  室内空气污染问题也可以通过实现物质循环的方法来解决。这个城市在现代化办公楼的底层靠窗部分种植各种绿色植物,大楼内的废气被送到这里净化,废水则被用来灌溉植物;经植物净化过的空气连同它们制造出来的氧气又被吸回中央空调,重新输送到各个办公室。在这样的生态型大楼内,"办公室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降低。
  除循环原则外,高效的生态协调还有一个共生原则。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种生物之间及它们与环境之间非常巧妙,甚至可以说是完美地结成了一条条食物链,而链与链之间又连结成一张生态网。各种生物在其中互相依赖、互相制约,形成了共生共荣的局面。
  但人类千百年来习惯于线性因果式的思维方式和单一目标的决策方法。在这种思维方式的指导下,城市物质能量流动固守的是"资源取之不尽,废物随意排放"的线性哲理;行业间、部门间乃至学科间缺乏横向联系;城市管理也是各司其职,整体协调欠佳。这些都是城市生态关系失衡的具体表现。
  城市要成为高效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其内部的物质代谢、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关系,就应该是一张环环相扣的网,而不是一条简单的链或是单个的环。链和环一旦断开,整个循环就会中止;而网上的渠道是四通八达的,一条路堵塞了,还可以从另一条道绕着走。
  学习和运用自然生态系统那种高效能和"最佳"结构来规划和建设城市,人类就一定能更好地解决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局部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冲突,使自己的生活空间变得更美满和谐,更富有生机。

  (摘自《保卫21世纪---关于自然与人的笔记》,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定价:20.00元。社址:成都盐道街3号,邮编:610016)



[关闭窗口]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 网络介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