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网络介绍
CERN新闻
规章制度
在研项目
论文与出版物
学术动态
生态知识
人员招聘
人员组成
English
暂无子栏目
《中国科学报》报道鄂尔多斯站凋落物分解研究成果
关键字:中国科学报,鄂尔多斯,旱区,凋落物分解,光辐射 来源: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0/5/440550.shtm 时间: 2020-06-01 点击率: 489142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 丁佳 发表时间:2020-05-27
日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黄振英研究组与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教授Johannes H.C. Cornelissen合作,揭示了沙埋对灌木茎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及调控机制。相关成果于近日发表在《功能生态学》。
黄振英研究组利用原位分解的实验系统研究了利用原位分解实验系统研究了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对旱区不同灌木物种茎器官木质残体凋落物分解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沙埋条件下木质残体凋落物分解速率是模拟立枯和地表条件下的3倍,紫外辐射对木质残体凋落物分解作用较弱。这说明沙埋条件下的微生物分解是木质残体分解的主要环境驱动因素。这项研究填补了木质残体在干旱区生态系统凋落物周转的研究空白,有助于改进和完善全球碳循环模型。
此前,该研究组在旱区开展的对叶凋落叶研究的结果表明,光辐射是驱动叶凋落物分解的重要驱动因素。结合茎凋落物的研究,说明植物器官不同,凋落物分解的驱动因素存在差异,丰富了旱区生态系统植物凋落物分解的调控机制。
据了解,凋落物分解在土壤肥力维持和土壤有机碳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在旱区生态系统中,由于水分限制及生物因子种类和丰度的降低,非生物和生物因子对生态系统碳循环和营养物循环的影响同等重要。但是由太阳辐射、沙埋和凋落物位置等驱动的环境变化对于旱区生态系统木质残体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及机制的认识相对匮乏。
相关论文信息:https://besjournal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111/1365-2435.13559
相关文章:
中科院院资环局CERN领导和专家对鄂尔多斯站进行考察和指导工作
新疆生地所积极推进我国干旱区生态环境建设
芦苇人工栽培技术为旱区生态辟新路
第八届国际干旱区土地开发大会在北京召开
内蒙古鄂尔多斯:5年生态移民40万粮畜"双丰收"
干旱区生态建设应遵循地带性规律
由沙坡头站承担的《鄂尔多斯高科技沙生植物生态园》规划设计项目通过验收
中国科学报报道哀牢山生态站
热带雨林凋落物分解对土壤溶解态有机碳和溶解态氮的影响
鄂尔多斯生态站站长黄振英研究员和杨学军博士赴巴西参加第五届国际种子生态学会议
相关文章分页: 共 4 页 32 条记录
9
3
[
1
][
2
][
3
][
4
]
4
:
[关闭窗口]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
网络介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