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综合新闻 |
珠峰海拔6500米处检出有机氯农药 |
关键字:珠峰,有机氯农药
来源: 科学时报
时间: 2007-06-25 点击率: 941940 |
摘 要: 科学时报北京6月24日讯(记者祝魏玮)青藏高原海拔6000米以上的地区鲜有人类足迹,科考队员以能在这里采样研究而欣喜,探险者也以能将足迹留在这里为荣。然而,最近一项研究表明,有机氯农药的“黑脚印”也踏上了珠穆朗玛地区东绒布冰川海拔高达6500米以上的地区。
|
科学时报北京6月24日讯(记者祝魏玮)青藏高原海拔6000米以上的地区鲜有人类足迹,科考队员以能在这里采样研究而欣喜,探险者也以能将足迹留在这里为荣。然而,最近一项研究表明,有机氯农药的“黑脚印”也踏上了珠穆朗玛地区东绒布冰川海拔高达6500米以上的地区。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和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关于此项研究的文章——《珠穆朗玛峰东绒布冰川新降雪中有机氯农药》已发表在《中国科学D辑: 地球科学》第5期上。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的资助。
有机氯农药包括DDT(滴滴涕)、HCH(六六六)等,主要用于农业虫害的防治,具有较高的毒性。由于其价廉高效,历史上曾大量使用。它们遍布全球各个角落,甚至在人迹罕至的两极地区的生物体中也检测到了高浓度的有机氯农药。
论文第一作者、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博士王峰在接受《科学时报》采访时说:“有机污染物具有半挥发性和持久性,更容易在低温地区冷凝富集,青藏高原即具有这种低温特征。青藏高原周边的印度、中国、前苏联等国家历史上曾大量使用有机氯农药,而青藏高原地区历史上极少有有机氯农药的使用。另外,青藏高原季风特征明显,可以富集周边环境的信息。因此,青藏高原是研究有机氯农药环境行为的理想区域。”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朱彤的研究组于2005年4月在珠穆朗玛峰地区东绒布冰川4个海拔高度(6500、6300、6100和5900 米)采集的新降雪样品中,检测到了六氯苯和滴滴涕。
朱彤等人发现,滴滴涕的浓度与海拔高度呈正相关。当来自南面的气团翻过珠峰继续向北输送时,气团中挥发性较弱的物质要先落在海拔高的地方,导致海拔越高的新降雪中有机氯农药的浓度越高。
经过研究,他们还发现:携带这些有机污染物的气团极有可能源自印度北部,样品中检出的滴滴涕很有可能来源于该地区的“新”源排放。历史资料表明,印度在历史上曾大量使用农药,而且目前可能仍在使用有机氯农药。
王峰的博士论文主要是关于青藏高原雪冰中有机氯农药的研究。其研究结果之一是,青藏高原目前仍然存在有机氯农药的输入。王峰介绍说:“由于有机氯农药具有半挥发性和持久性,因此目前我们在青藏高原检测到的有机氯农药,既可能是来自于‘新’源的排放,也可能是来自于‘旧’源在环境中的再挥发。我们可以通过污染物母体与降解产物的比值,及手性物质的对映体比值等参数来大体判断‘新’源和‘旧’源的贡献。”
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有机农药对大气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的支持下,朱彤在2000年就已开始对青藏高原的有机污染物进行研究。2006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支持下,朱彤研究组又开始了“青藏高原冰雪表面氮氧化物光化学形成过程”的研究。
朱彤介绍说:“青藏高原本身是一个生态环境很脆弱的区域,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西部大开发也可能对该区域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和社会意义,但由于该区域的自然环境比较恶劣,以往对这一地区的研究非常有限。从2001年开始,我们基本上每年都有一次在青藏高原的野外考察,分别于2001年、2002年、2005年和2006年在珠峰地区,于2004年在祁连山七一冰川进行了现场采样和观测。”
王峰说:“要反映珠峰地区目前的污染状况, 需要作长期连续的观测。由于高海拔区域环境恶劣, 难以实现连续现场采样。我们于2005年5月在珠峰地区不同的海拔高度(6500、6300、5800、5000和4200米)放置了5套大气被动采样器;目前我们已获得能反映周边污染源区对珠峰地区环境影响的更全面数据。”
朱彤介绍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往往鼓励科学家自主探索有重要意义的科学问题。在该项目的资助下,我们主要从大气化学的角度对青藏高原区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大气、雪样中观测到有机氯农药的存在;进而我们想到冰川可以做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目标介质,于是又有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藏高原冰雪表面氮氧化物光化学形成过程’的研究。由此,该研究更为具体深入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