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网络介绍 CERN新闻 规章制度 在研项目 论文与出版物 学术动态 生态知识 人员招聘 人员组成 English

    CERN新闻
   综合新闻
   科研新闻
   国际前沿
   友好往来
   大事记
   中国生态大讲堂
   CERN科技贡献奖
   CERN综合评估
   国际长期生态学会议资料
   生态系统研究与管理简报
   IUCN生态系统管理简报

 科研新闻
我国湿地的退化、保护与恢复——香山科学会议学术讨论会综述
关键字:湿地   来源: 综合中心   时间: 2005-01-20  点击率: 1158674

       我国湿地退化在加速,这对我国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危机性影响;如果继续下去,后果不堪设想。专家认为,湿地研究是国家战略层面上的一项重大和紧迫问题。基于国家的生态安全、水安全、生存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湿地科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专家建议,要多学科联合,在我国重要典型湿地协作研究,信息共享;在湿地保护方面,要多做宣传,带动公众参与,利用市场机制进行产业推动;要在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完善立法,强化管理。
   
      湿地是地球表层最独特的生态系统和过渡性景观,是地球表层系统最重要的“物种基因库”,又是人类重要的经济、文化、科学和生活资源库。世界自然保护大纲将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性的湿地消失和退化危机引发了严重的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直接威胁到区域、国家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自1971年《湿地Ramsar公约》缔结以来,国际社会越来越意识到加强湿地保护与生态恢复、促进湿地合理利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成为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是地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众多学科交叉的国际前沿性问题。
日前在北京召开了以“中国湿地退化、保护与恢复”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第241次学术讨论会。
     
      会议设置了湿地过程与功能及其效应;湿地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的响应机制;中国湿地退化态势、驱动机制及其生态危机和湿地保护与恢复的理论指导和工程技术方法等中心议题。

      讨论中国湿地退化、保护与恢复前沿科学问题对于促进相关学科的交叉渗透,深化我国该领域的发展,解决与湿地密切相关的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来自于大学、研究机构、政府部门和有关开发实体的43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邓伟研究员指出,湿地具有显著的水陆过渡带性质,是陆地水文径流调节的重要空间,具有巨大的卸载陆地径流的重要功能,强调了湿地格局攸关水安全与可能危机。他在题为“湿地格局与水安全”的主题评述报告中从五个方面做了阐述:湿地是陆地水平衡的重要调节器,是重要的集水空间,湿地水文过程是陆地水文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系统独特的水理性质、过渡性水文特征在维持陆地水平衡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调节作用;湿地退化/丧失导致流域或区域水文循环“短路”,破坏了水平衡协调机制,极大地增加河道压力,加剧了水、旱灾害的频发性和危害性;湿地格局与水安全存在共轭关系,水资源再生性维持基于足够的湿地水空间;基于流域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安全,必须全面加强流域湿地水空间管理,确保水资源可持续性的基础。邓伟指出,要建立水空间概念,利用湿地作为水资源调节空间,针对流域湿地合理配置与管理方面的许多科学问题还应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南京大学安树青教授在“湿地退化与恢复的科学前沿”主题评述报告中综合分析了2004年度第七届国际湿地生态学大会、第25次湿地科学家协会会议和美国生态学会湿地主题的报告与墙报内容,概述了2000-2004年Science、Nature和TREE发表的多篇湿地研究论文要点,指出以下当前国际研究热点:多因子协同作用下湿地退化机制及其复杂性;生物入侵导致湿地退化的过程与机制;食物网及功能群在湿地恢复中的重要性;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全球变化与湿地变迁及其温室效应反馈;湿地恢复与重建的理论、技术与途径。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强调我国应优先开展下述工作:湿地退化机制,要考虑通过实验手段,区分人为干扰的直接作用和全球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破碎化后湿地斑块的管理与恢复;构造湿地的物质循环和净污能力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湿地恢复中功能群和大型水生植物作用的界定;湿地退化诊断与评价;针对不同湿地的修复技术及其技术原理等。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吕宪国研究员在“湿地过程与功能及其效应”中心议题评述报告中,概括了湿地过程、功能与效应研究的必要性,提出了下一步研究的建议。他强调,湿地不但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物质资源,同时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环境功能。我国湿地的多样类型为湿地研究提供了研究对象,有利于解决因湿地不合理利用带来的许多生态环境问题。应加强湿地形成的自然历史过程、湿地系统动力学、湿地分类、功能评价特征指标选择、不同类型湿地结构与功能、湿地生物多样性、湿地恢复等方面研究。
   
      近20多年来,黄河首区的湿地急剧萎缩。兰州大学杜国祯教授在“首曲湿地的现状与危机”的中心议题评述报告中认为,黄河首曲湿地萎缩、沙化的原因主要有气候变化和人类放牧干扰两种解释。认为必将为黄河中下游流域的断流和洪灾带来新的隐患。建议加强黄河首曲湿地的历史动态、湿地水文变化与生态系统变化的关系,全球气候变化和放牧压力对当地湿地萎缩的影响,以及湿地萎缩和沙化过程、恢复途径等方面研究。

      我国五千年文明发展造就了大量的半天然湿地,这些半天然湿地也同时抚育了我国灿烂的农业文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尹澄清研究员作了题为“中国半天然湿地的退化态势及对生态环境的危机影响”的评述报告。他按人类干预程度对湿地种类做了划分,认为其独具特色,且具有自然湿地的大部分功能。建议在用现代技术进行湿地修复设计时,应该向自然学习,向古代文明学习;湿地保护应该先于修复,重于修复;对半天然湿地的保护应和天然湿地同等重视。
   
      华东师范大学陆健健教授作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管理与修复”评述报告,介绍了国内外多个湿地修复成功的案例,认为我国城市化地区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原则是:复绿、改土、净水、建景,指出湿地的保护和恢复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生态系统管理的问题,这也是湿地研究的热点。他认为,湿地生态系统管理研究的基础是现场调研,做好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评价和演化趋势定位,而有效途径是积极的正面干预,即修复与重建。湿地生态系统管理的依据应该是:湿地主要生态服务功能的识别和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化评估。
   
      会议还约请了若干专题报告,针对中心议题进行学术交流,与会专家学者则在自由发言中各抒己见,发表了许多有益的的看法和意见。

      ( 来源:科学新闻周刊  作者:赵生才,图片提供:张斌)

                        
 

相关文章:
环保专家呼吁加强对湿地资源的保护
外来物种危及洞庭湖湿地系统安全
三江平原典型沼泽湿地系统物质循环研究获阶段性进展
山东湿地萎缩惊人 与围湖造田及污染直接有关
生态西溪——全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
“中德长沙长江湿地生态功能区划国际研讨会” 在长沙召开
杨桂山所长一行考察鄱阳湖,筹建“中国科学院江西省鄱阳湖湖泊湿地综合研究站”
孙鸿烈院士:要加强洞庭湖湿地的生态系统与流域综合管理
东北地区湿地面临大幅退缩威胁
辽宁湿地锐减惊人
相关文章分页:  共 7 页 65 条记录 9 3[1][2][3][4][5][6][7]4 :

[关闭窗口]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 网络介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