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网络介绍 CERN新闻 规章制度 在研项目 论文与出版物 学术动态 生态知识 人员招聘 人员组成 English

    CERN新闻
   综合新闻
   科研新闻
   国际前沿
   友好往来
   大事记
   中国生态大讲堂
   CERN科技贡献奖
   CERN综合评估
   国际长期生态学会议资料
   生态系统研究与管理简报
   IUCN生态系统管理简报

 国际前沿
精准种植技术体系
关键字:精准农业,技术体系,耕作   时间: 2002-12-11  点击率: 165177
  摘 要:     华北平原的光热资源适应于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作的种植制度,其精准种植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优良品种的筛选和高产栽培体系的集成。

华北平原的光热资源适应于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作的种植制度,其精准种植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优良品种的筛选和高产栽培体系的集成。
1、品种筛选:通过几年的试验,筛选出了在本区表现为节水、高产、抗病的的小麦品种有:4185、6365等,玉米品种有农大108、冀丰58、郑单958等。
2、高产栽培措施技术体系:
通过上述单项试验结果,该区精准种植技术体系可以总结为如下:
(1)小麦实行旋耕播种。即在玉米收获后,用秸秆用秸秆切碎机作业两次,而后用旋耕犁旋耕两次,而后播种小麦。由于旋耕时将切碎的玉米秸秆与表土10cm土壤均匀混合,与传统的深耕耕作相比,由于秸秆和表土的覆盖层切断了土壤中毛细管水的上升,因而小麦播种后可防止土壤水分散失,节水48mm(进展3)。旋耕播种可以节省整地用工4个/亩,并且可以缩短农事5~6,延长玉米生长期,提高玉米产量。由于少耕连续两年以上后,会对小麦造成减产,所以第三年仍要深耕,要实施深浅轮耕的耕作方法,如果少耕两年后,第三年实施深松,不破坏少耕的秸秆覆盖层,仍可以达到节水覆盖不减产的效果。
(2)小麦秸秆覆盖还田,玉米免耕播种或套种。在在小麦全面实行联合收割的基础上,在联合收割机尾部悬挂的秸秆切抛机,小麦收割的同时将麦秸切碎并均匀抛撒田间,而后用半精量播种机播种玉米,此时,如有喷灌设施最能体现其优势,只需喷灌2~3小时玉米即可早出苗,喷灌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可以缩短此次灌溉周期,使大面积玉米早出苗,延长其生育期,提高玉米产量,以往试验表明,玉米每早播一天增产10斤/亩,加上小麦实施旋耕播种后延长的玉米后期灌浆,可以大大提高玉米的产量。
(3)优化的灌溉制度。节水高效的优化灌溉制度是根据作物的需水规律,把有限的灌溉水量在作物生育期内进行最优分配,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调亏灌溉是根据研究对象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生产的实际需要,有目的的不充分供给水分,使作物经受水分胁迫,在特定时期限制作物某些方面的生长,达到既节水又增产的目标。根据本项目制定的优化灌溉制度进行灌溉,可提高小麦粒重5%左右,小麦、玉米节水58.3mm。值得注意的是小麦实施调亏灌溉必须底墒充足,目前蓄足底墒的办法可以和旋耕的耕作制度结合,即旋耕后浇塌墒水,可以蓄80~100方,底墒充足冬季即使没有雨雪也可以免去冬灌。
(4)关于冬灌的问题。小麦冬灌的好处,主要是保证土壤有一定水分,保证它缓慢生长的需要,如果土壤水分过低,根系失水,就会伤苗或死苗。试验表明,冬灌的麦田,经过冬季三个月,水分损失了80%,只有20%的水分存在土壤中。也就是说冬季小麦基本上停止生长,80%冬灌的水被蒸发掉,所以冬灌浪费水很多。从70年代开始,限于当时的水利条件较差,小麦播后墒情不足,总结了冬灌增产的经验,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小拖耕翻质量差,小麦播后土壤架空,失水严重,所以冬灌仍是必要的。近年来,秸秆还田质量有了提高,普遍采取大拖耕地或旋耕,小麦播后土壤踏实,如果底墒充足,0~50cm土壤含水量在田间持水量的60%以上是不需要冬灌的。
相关文章: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精准农业中心主任Dr. Pierre C.Robert教授访问栾城站
栾城实验站计算机控制智能节水灌溉系统改造完成
智能收获测产系统试验成功,并获得喷灌试验区产量图
栾城实验站精准农业实验室改造完成
精准农业的技术开发与集成
精准种植技术体系
栾城县田间档案和产量调查总结
太行山山前平原冬小麦和夏玉米不同生育时期适宜土壤水分下限指标
河北省副省长龙庄伟视察精准农业实验室
我国首台具有无线远程传输功能的智能测产联合收割机在栾城站试验成功
相关文章分页:  共 2 页 15 条记录 9 3[1][2]4 :

[关闭窗口]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 网络介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