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网络介绍 CERN新闻 规章制度 在研项目 论文与出版物 学术动态 生态知识 人员招聘 人员组成 English

    CERN新闻
   综合新闻
   科研新闻
   国际前沿
   友好往来
   大事记
   中国生态大讲堂
   CERN科技贡献奖
   CERN综合评估
   国际长期生态学会议资料
   生态系统研究与管理简报
   IUCN生态系统管理简报

 国际前沿
今春沙尘天气频繁 生态建设还须加速
关键字:生态建设   时间: 2004-04-07  点击率: 1122913
  摘 要: 总的来看,我国北方生态依然脆弱,如中蒙边境一带草原退化、沙化严重,极易起沙。在沙化土地大量分布的西北地区,生态建设的投入还很少,以防沙治沙为主要内容的三北四期工程,涵盖500多个县,但目前每年的总投入仅有4亿元,与这一地区严峻的生态形势不相适应。
北京遭遇严重沙尘天气
3月29日,北京遭遇到今春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沙尘天气。

29日上午,北京人一出门就被罩在了满天的灰黄里。午后,浮尘天气转为大风扬沙天气,风力5级―6级,最大风力达8级。当天下午,北京市区路面的能见度一度下降到2公里。受大风和沙尘天气影响,首都机场130架航班延误,27架航班被迫降落到北京周边的机场,大部分航班的延误时间都在1小时以上。下午5时左右,沙尘天气逐渐消失。

北京市气象台高级工程师张明英介绍,这次沙尘天气是今年以来北京市第三次沙尘天气,也是最强的一次。前两次分别在3月9日夜间到10日白天和3月27日夜间到28日白天,都是受蒙古国南下冷空气影响,内蒙古地区的沙尘飘移到京城上空造成。而3月29日的沙尘天气是受偏西冷空气影响,沙源主要是毛乌素沙漠、库布齐沙漠及黄土高原一带,强度比前两次大,持续时间也长得多。

今春北方沙尘天气活跃
国家林业局荒漠化监测中心监测情况表明,至3月底,今年我国北方共出现了9次沙尘天气,其中2月份发生3次,3月份发生6次;8次为扬沙天气,1次为沙尘暴天气。

国家林业局防治荒漠化管理中心总工程师杨维西说,今春沙尘天气的活跃程度,在近几年是少见的。1999年到2003年5年间,我国北方年均沙尘天气为13次,今年还未到沙尘天气高发的4月份,总数就已达9次。1956年到2000年的45年间,我国北方年均沙尘天气为12天,而今年沙尘天气的日数已经接近这个平均数。

9次沙尘天气中,前5次强度较轻,影响范围偏小,都没有波及到北京。

3月9日―10日发生的第六次沙尘天气,强度大,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波及15个省(区)的686个县(市),受影响面积约为200多万平方公里,受影响的人口约为2.9亿人次。

3月26日―28日发生的第八次沙尘天气为沙尘暴天气过程,影响范围波及11个省(区)的304个县(市),受影响面积约为120多万平方公里,受影响人口约为7000多万。其中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风力达到10级的强沙尘暴持续了近16小时,造成22人失踪,4000多头(只)牛羊走失。经当地政府全力组织搜救,到目前走失的人员已全部找回,走失牲畜找到3000多头(只)。

受蒙古气旋影响的第八次沙尘天气消失不久,3月29日,受西西伯利亚冷空气影响的第九次沙尘天气接踵而至。这次沙尘天气波及7个省(区)的171个县(市),受影响面积约为39万平方公里,受影响人口约为6000多万。持续而浓密的沙尘天气导致大气严重污染,给人们的生活及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杨维西说,从历年的沙尘天气发生规律看,每年的4月是沙尘天气强度最大、频率最高月份,约占全年总数的四成至五成。而据中央气象台预计,4月上旬,由于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仍较频繁,北方大部分地区仍将多大风和沙尘天气。由此看来,沙尘天气还将继续。

生态建设任重道远
专家分析说,今年春天沙尘天气活跃的主要原因,一是今年春天冷空气活动比较频繁,大风天比较多。二是去冬今春持续干旱,气温偏高,降雪偏少,地表土壤干燥,一遇大风易扬沙尘。

在不可控的气候因素面前,人类难道无能为力吗?

杨维西说,沙尘天气是一种自然现象,人类不可能消灭它,但可以减弱它的强度,减少它的破坏力。可以通过增加地表植被,加快沙化土地治理,减少地表沙尘源来影响沙尘天气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减轻沙尘暴的危害。

对比沙尘天气的移动路径,会发现在同等条件下,偏西路径产生的沙尘物质比偏北路径多得多。这是因为我国西北地区极为干旱,主要沙漠、戈壁分布在此,有丰富的沙物质,并且缺少植被保护――植被盖度低于10%的面积高达100多万平方公里,如果再加上黄土高原、河套地区季节性裸露耕地,这个数字接近140万平方公里。而华北北部植被条件要好得多――植被盖度低于10%的地方不到20万平方公里。纵观今年已经发生的9次沙尘天气,给京津及其以南地区带来的沙尘主要来自于植被稀少的西北荒漠地区。对北京危害最严重的第八次沙尘天气,其发生源地也是内蒙古西部的荒漠地带。

今年3月15日―16日出现的第七次沙尘天气,冷空气经过我国西北地区沙漠、戈壁等主要沙尘源区时风力相对较小,到华北北部时虽然风力较强,但由于植被覆盖原本比西北地区好,且华北北部2003年降水增幅较我国北方其他地区明显偏大,植被盖度较2002年提高了10%左右,故此次沙尘天气过程中风力虽大,但沙尘天气强度却偏弱。

杨维西说,造林种草可以减缓沙尘暴天气。现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已初见成效,工程到去年底共完成工程林业建设任务1523万亩,林草植被覆盖度比2000年提高了20%左右,沙化土地和水土流失面积及主要河流、水库泥沙输入量均有不同程度减少。如今,北京本地的沙源已经得到积极治理,本地起沙的条件较前明显减弱,影响北京沙尘天气的主要是外地沙源。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一些见过沙尘暴的代表委员就注意到,虽然北京风很大,但没有漫天黄沙,甚至还能看见蓝天。

但总的来看,我国北方生态依然脆弱,如中蒙边境一带草原退化、沙化严重,极易起沙。在沙化土地大量分布的西北地区,生态建设的投入还很少,以防沙治沙为主要内容的三北四期工程,涵盖500多个县,但目前每年的总投入仅有4亿元,与这一地区严峻的生态形势不相适应。专家建议,必须加强生态建设,通过植树种草,以及运用合理的耕作方式,让已经退化的地表环境逐渐恢复,才有可能真正减缓沙尘暴天气。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2004-4-1)




相关文章:
院士应邀到江西,畅谈生态可持续
闻大中研究员在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发言指出应强化东北大平原的生态建设
成都生物所岷江上游生态建设工作受到四川省科技厅表彰
干旱区生态建设要走出误区
内蒙古生态建设初见成效 沙漠化呈整体遏制状态
海南全面贯彻实施《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
安塞站--县南沟生态建设共建项目成效显著
相关文章分页:  共 1 页 7 条记录 9 3[1]4 :

[关闭窗口]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 网络介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