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网络介绍 CERN新闻 规章制度 在研项目 论文与出版物 学术动态 生态知识 人员招聘 人员组成 English

    CERN新闻
   综合新闻
   科研新闻
   国际前沿
   友好往来
   大事记
   中国生态大讲堂
   CERN科技贡献奖
   CERN综合评估
   国际长期生态学会议资料
   生态系统研究与管理简报
   IUCN生态系统管理简报

 国际前沿
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应注意平等
关键字:研究,国际合作   来源: 科学时报   时间: 2005-04-28  点击率: 1156169

      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国际合作交流越来越重要。国际合作基金的根本宗旨是支持国际合作性研究和交流。任何一个国际合作基金需要改进的方向是:必须具有公开性,即全国各个行业的科技工作者都知道有什么基金,知道如何申请。要避免某一些行业或部门的基金的信息不公开现象;竞争性,这类基金的申请应该像面上基金那样,每年受理,人人可以申请,公平评审,择优支持,这样才能使基金发挥最大的效益;坚决反对利用基金换取个人利益的行为,反对不平等的国际合作。有少数人合作的目的主要不是学术性的,而是为了其它的一些私利。

      某一些人的所谓国际合作行为是不平等的,是损害国家利益的。据笔者所知,西部某省地质局的某某等多年来跟美国人的国际合作是典型的不平等合作。美国人利用中国贵州等地的地质资料在国外刊物上发表了大量文章,但没有一篇是以这位中国人为第一作者的。科学研究是讲究发现权的,发现权归谁就是那个国家的荣誉。否则就有出卖或损害国家利益的嫌疑。中国的一些地质材料是国际上独一无二的。我们反对贱卖中国的宝贵科研资源来换取个人小利以及行拉大旗作虎皮之类的事情。除了某些领域中我国的研究条件与国外有较大差别外,很多领域,如笔者知道的地质学领域,中国的研究条件与国外已经没有什么差距,有些仪器比国外还要先进。我国的地质学家与国外同行在研究水平上并没有多少差别:中国人不笨,外国人也并不比中国人更聪明。但我们的劣势是,国际刊物掌握在人家手里,我们的评价体系逼迫我们把自己的科研成果拿给外国人审判。而他们中有的人就借机压制我们,千方百计地获取我们的科研资源,并争夺科研发现权。在这样的形势下,国际合作研究的主要功能应定位于交流、沟通、宣传为主,要重视合作中的平等问题。

      对中国人来说,做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成果的前提是:其一,研究者的水平。中国人才济济,这点不成问题。其二,研究信息的掌握,即资料文献的及时掌握。这点是我们与国外的最大差距。这个差距首先来自于我国图书馆业对网络信息的重视不够。据笔者所知,因为2005年SCIENCE的电子版涨价,有的国家科研单位就没有购买。这是非常不应该的事情。别的钱不花这个钱也要花,因为网络是掌握相关领域研究进展的最快捷工具。再如,Geology是国际上最权威的地质刊物,可是我们国内一些顶级的地质科研机构却没有购买其电子版。笔者曾经用自己的研究领域的一个关键词在国外Geology电子版上检索,搜出100多篇文献。但由于没有购买,我们不能阅读全文。这个问题的产生是由于一些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眼光的局限。必须改变这个状况。其三,研究的硬件。我们的研究硬件大多数已经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如笔者所在研究所电子探针、扫描电镜等都是新购进的国际先进仪器。其四,研究材料或研究资源。中国的辽西、澄江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生物学研究资源,我们要保护这些宝贵的资源,把发现权掌握在中国人手里。其它研究领域也有类似情况,如中国特有的矿物资源、生物物种、人种基因、特殊的疾病等,这些特殊科研资源的研究发现权要尽量掌握在中国人的手里,这是提高我国科技竞争力的需要,是中华民族富强的需要。其五,研究经费和研究环境。要有必要的研究经费和宽松的研究环境。这五个条件具备了,中国人就能真真正正出国际一流的研究成果。

相关文章:
CERN综合研究中心赵士洞研究员应邀赴美做学术报告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综合研究中心博士后招聘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综合研究中心博士后及研究助理(助理或付研究员)招聘
美国农业部张勋昌博士应邀到长武站进行合作研究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综合研究中心2003年工作报告
关于召开“中国生态学学会长期生态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的通知
中国生态学学会长期生态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将采取四大措施 推进绿色GDP研究
国际长期生态研究网络东亚及太平洋区域网络第五次会议第二轮通知及会议日程
Nebraska大学Dennis D. Francis教授和Oklahoma州立大学Kyle Freeman博士访问栾城站
相关文章分页:  共 11 页 103 条记录 9 3[1][2][3][4][5][6][7][8][9][10]4 :

[关闭窗口]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 网络介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