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网络介绍 CERN新闻 规章制度 在研项目 论文与出版物 学术动态 生态知识 人员招聘 人员组成 English

    CERN新闻
   综合新闻
   科研新闻
   国际前沿
   友好往来
   大事记
   中国生态大讲堂
   CERN科技贡献奖
   CERN综合评估
   国际长期生态学会议资料
   生态系统研究与管理简报
   IUCN生态系统管理简报

 大事记
把黑土留住 吉林实行"表土剥离 让耕地再生"办法
关键字:黑土,耕地   来源: 人民日报   时间: 2006-06-26  点击率: 1053042
  摘 要: 一攥就能攥出油的黑土,如果因为搞建设而被毁弃,太可惜了。吉林省摸索出一套表土剥离,易地再造耕地的办法。
初夏的吉林,凉爽宜人。记者到吉林省扶余、蛟河、图们等地采访,一路走下来,印象最深的是那里广袤的黑土地。再集中一点说,是黑土地的黑——像泼过墨,浸过油,一攥就能攥出油来!那真是让人见了就会爱上的黑土!

    这么可爱的黑土,如果因为修路架桥搞建设而被毁弃,多让人心疼啊!可是,该搞的建设也不能不搞呀!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吗?吉林就想出了这样的办法——表土剥离,让耕地再生。

    长余公路:表土“搬家”

    在长春至扶余的高速公路旁,有一片四周起边坡、中间平坦的玉米地,约有10余垧。几位老农正在给玉米除草。这地是长春市宽城区奋进乡隆北村的。正在铲地的隆北村农民李凤章告诉记者,这地就是通过剥离表土再造的耕地。

    原来,这是国道主干线三亚至同江高速公路的一段,1998年开工建设。这条高速公路要穿越世界三大黑土地带之一的松嫩平原腹地,除了主线需征用一定的耕地外,35个取土场还要使用3900多亩耕地。为了保护宝贵的黑土资源,吉林省国土资源厅组织交通等有关部门到现场勘察、反复研究论证,决定对“长余”高速公路取土场用地进行复垦。有关部门专门设计了复垦方案,将表土(50厘米左右的耕作层)剥离,集中堆放,然后取土,最后再将表土回填。为使表土回填落到实处,国土资源部门与施工单位签订了复垦协议,施工单位还交了复垦保证金,由省土地整理中心负责监理,一场表土“搬家”运动就这样静悄悄地搞了两年。

    省国土资源厅厅长赵胜堂对记者说,“长余”高速公路表土“搬家”一举多得,首先是节约了耕地,使3900亩优质黑土地得以复垦;其次,节约了建设资金,为建设单位节约了7000多万元永久性征地费用;其三,保护了环境,没有像有的公路那样在旁边留下一个个大坑,相反通过土地整理形成了林成行、田成方、路相通的小环境。

    长余公路表土“搬家”一炮打响,吉林迅速在全省推广,先后在国道203公路松原段、国道102公路四平段、四平环城公路、通化至梅河一级公路等都进行了表土剥离“搬家”,今年陆续开工的5条高速公路取土场都将采取“长余模式”。

    图们:再造了一个“菜园子”

    图们市凉水河镇有一片稻田,中间一条1公里长即将竣工的砂石路将这块稻田分成两半。一畦畦稻田倒映着蓝天白云,因为有水的浸泡,土愈发显得油黑锃亮,一行行碧绿的秧苗像列队的士兵精神抖擞。

    戴玉璞老汉笑眯眯地望着这片稻田,像是给记者介绍,又像自言自语地念叨:“这下可了了我30年的愿望了!”原来这里是一块岗地,落差大,岗上旱,洼处又涝,种苞米收不收全靠老天爷,就是丰收了,到秋天一下雨,地里都没法进人,干着急。

    今年67岁的戴老汉当了近30年的村支书,他说上世纪70年代就想把这岗地整平了,中间再修条路,可是心有余力不足,没想到这个做了快30年的梦今天终于圆了。

    帮戴老汉圆梦的就是“造地”。这块岗地黑土层特别厚,有五六米厚,对“造地”来说是难得的绝好材料,把这“山包”削平,用表土造地,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削”下来的黑土,全部用于在河滩上造地,盖温室、暖棚,发展高效农业。

    与朝鲜隔江相望的图们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人均耕地仅1.3亩,且多为中低产田。因为地少,图们人格外珍惜土地。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们就对建设占用的耕地进行表土“搬家”,利用河滩造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造地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成本的增加,过去的老办法已经不适应新的形势了。从2005年开始,图们市在继续保持政府主导地位的基础上,在资金投入上探索“政府拿一部分、向上争取一部分(项目资金)、引导企业投一部分”的办法,拓宽了资金来源渠道。

    图们市市长朴松烈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多年来,图们投入资金近1200万元,通过表土搬家的形式在河滩上造地121公顷,相当于原来全市的菜地,等于再造了一个“菜园子”!

    “小事”不小

    说起“表土搬家”,赵胜堂轻描淡写地说“不过是做了一件小事”。

    这事说小也小,不就是把表土剥离出来,搬搬家,换个地方再利用吗?

    这事说大也大。吉林省经过多年努力,通过多种办法,使1.5万多亩优质耕地得以再生,为吉林省连续10多年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立下了汗马功劳,吉林是全国的“粮仓”,从这个意义上说,也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更何况保护的是弥足珍贵的黑土地!

    从更深层的意义上来说,吉林摸索的把建设占用耕地的表土剥离出来,再造耕地的办法,代表了一种精神、一种方向,如果能在全国推广开来,将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记者 夏 珺)

    链 接

    耕地的表土:即耕作层,厚度一般在30—50厘米,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资源。据专家考证,形成1厘米厚的耕作层需要200年左右时间。

    世界三大黑土带:其一在乌克兰,其二在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其三在中国的黑龙江和吉林省境内,北起黑龙江省嫩江、克东县,经海伦、绥化、哈尔滨等市县,向南沿京哈铁路延伸至吉林省四平市。

相关文章:
科学时报:叩问中国粮食安全的生命线
江西省科技厅访问南京土壤研究所
“耕地保育与持续高效现代农业试点工程”禹城试区现场集中研讨活动圆满完成
耕地保育与持续高效现代农业试点工程“封丘现场集中研讨活动”成功举办
中国黑土持续管理中德学术研讨会80余人参会人员到海伦站参观访问
相关文章分页:  共 2 页 15 条记录 9 3[1][2]4 :

[关闭窗口]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 网络介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