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网络介绍 CERN新闻 规章制度 在研项目 论文与出版物 学术动态 生态知识 人员招聘 人员组成 English

    CERN新闻
   综合新闻
   科研新闻
   国际前沿
   友好往来
   大事记
   中国生态大讲堂
   CERN科技贡献奖
   CERN综合评估
   国际长期生态学会议资料
   生态系统研究与管理简报
   IUCN生态系统管理简报

 中国生态大讲堂
第四届CNC-IGBP 2003年年会纪要
关键字:年会   时间: 2004-01-17  点击率: 1122852
  摘 要: 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中国全国委员会(CNC-IGBP)第四届2003年年会于12月18 -20日在西安召开,我会副主席、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院士主持了开幕式。在开幕式上,我会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陈宜瑜院士“对开展全球变化区域适应研究的几点看法”发表重要讲话,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科学委员会(SC-IGBP)副主席安芷生院士、陕西省王寿森副省长以及我会顾问委员、德高望重的中科院资深院士施雅风先生分别致辞。
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中国全国委员会(CNC-IGBP)第四届2003年年会于12月18 -20日在西安召开,我会副主席、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院士主持了开幕式。在开幕式上,我会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陈宜瑜院士“对开展全球变化区域适应研究的几点看法”发表重要讲话,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科学委员会(SC-IGBP)副主席安芷生院士、陕西省王寿森副省长以及我会顾问委员、德高望重的中科院资深院士施雅风先生分别致辞。

出席本次年会的我会委员、顾问委员及特邀代表80余人,其余代表及会务工作人员40余人,参会总人数120多人。据初步统计,来自中国科学院系统的有84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部4人,中国科学院下属12个研究所80人;来自国家发改委、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水利部等共9人;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兰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河海大学、河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水产科学学院、等单位共20多人;来自中国地理学会、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中国植物学会、科学出版社、科学时报、中国气象局气象出版社共10余人。

参加大会的代表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45岁以下的中青年学者以及研究生占80%以上。

会议围绕“全球变化区域适应研究”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回顾和总结了2003年全委会和各工作组的工作成绩和经验,展望了2004年工作设想。同时还听取了关于“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国科技平台建设”的情况介绍,十多位专家学者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会议期间,还组织考察了对蓝田古全球变化的地质记录,增进了对过去全球变化的认识。

1. 关于全球变化适应研究

围绕会议主题,与会代表研讨了开展适应研究的意义、概念、基本要素、主要科学问题、研究的优先领域、应对策略及下一步研究设想。

会议认为,随着国际全球变化研究战略的调整,全球变化的适应问题已被提升到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高度,全球变化的影响与适应研究不仅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内科学研究的重点,而且会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全球变化的适应性问题不再是一个遥远的科学问题,而是一个急待解决的社会、政治、经济问题。在农业、健康、海岸带、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等领域,开展全球变化适应政策和技术研究是极为重要的。

全球变化的适应可理解为人类社会面对预期或实际发生的全球变化的系统运行、过程或结构所产生的影响而采取的一种有目的的响应行为。因此,适应行为可以是有计划的,适应在时间上可以抢在全球变化达到某一临界值之前,也可以发生在变化发生之后。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全球变化的适应不仅仅是人类降低社会系统脆弱性的手段,而且是一种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其目的是实现社会和自然的双重可持续发展。

全球变化适应研究所涉及的主要科学问题包括:(1)如何辨识导致资源与环境变化的要素与过程及其形成原因,(2)如何分析评价全球变化影响与人类社会脆弱性的相互作用机制与后果,(3)如何认识人类社会对全球变化的适应过程与行为,(4)全球变化适应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

中国全球变化区域适应研究的优先领域建议为:(1)全球变化在中国区域响应的综合分析,(2)全球变化适应的区域实证研究,(3)全球变化区域适应对策研究,(4)全球变化适应研究科学能力建设。

关于今后的研究,正如宜瑜主席在开幕辞中强调指出的那样,为实现对全球变化的适应,至少需要在以下4个方面开展工作:(1)要认识所面临的全球环境变化问题;(2)要认识全球环境变化可能造成的后果及回避风险的可能途径,这涉及科学、社会、经济的诸多方面;(3)要有采取行动的愿望;(4)要有处理问题的能力,包括科学能力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在这4个方面中,涉及自然、经济和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解决上述问题,主要是自然和社会科学家的任务,但需要对政府、企业、公众进行必要的宣传教育。

2. 关于进一步发挥全委会的作用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必须进一步发挥全委会的作用。积极发挥全委会对各个层面、各工作组、各个委员之间的协调,把握好既要遵循国际全球变化研究发展趋势,又要富有中国研究特色的正确导向,应进一步加强与国际IGBP 及相关组织的联系,促进国际合作和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加强全球变化的高、中、初级科普宣传活动等。

此外,应加强战略研究,如加强“全球变化适应研究”及“全球变暖对长江流域影响及适应对策的研究”等;积极参与国家计划的制定,为国家的科学贮备和迫切需求作出更大的贡献;要加强国际显示度工作,积极争取将相关的国际会议在中国召开。积极筹备好由我会PAGES工作组承办的2005年在我国召开的PAGES公开科学大会及2006年计划召开以碳循环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通过向IGBP News Letter 投稿,如将“全球变化区域适应研究”,“我国碳循环研究成果”摘要译成英文发表。积极、主动、更多地在国际大舞台上展示中国对全球变化研究的贡献。

3. 关于2004年的工作计划

与会代表就CNC-IGBP 2004年的计划,包括年会主题、换届等问题提出了建议。认为2004年年会主题应广泛一些,围绕水循环、碳循环、食物安全、人和健康等,年会地点在北京,时间也应提前一些,会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同时,议定在明年4月下旬召开四届六次常委会,讨论2004年年会及换届等有关事宜。

明年是本届CNC-IGBP的最后一年任期,将进行换届,会议要求各工作组与秘书处共同认真总结四年来的工作经验与教训,制订新阶段的计划,提出新的奋斗目标。与会代表殷切期望有关单位、部门应该遴选和推荐那些活跃在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第一线的科学家、肩负重任并能积极参与CNC-IGBP活动的领导,特别是中、青年人才加盟到这个行列中来,成为新一届的委员,使CNC-IGBP的工作更有活力、更富成效。

由秘书处尽快组织好国家报告的修改编写,包括向国家政府部门提交简要专报、中英文版的出版、相关宣传册和IGBP 6本书的翻译出版工作。

本次年会不仅引起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政府决策部门的关注,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周南女士在“从全球变化看十一五规划的有关问题”的报告时,特别强调指出,作规划一定要采取以人为本,尊重自然规律的原则,“少提人定胜天,多谈顺其自然”;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陈迎博士详细介绍了气候变化的公平问题;北京大学章铮教授以怒江建坝之争为例,分析环境、资源与生态问题的思路,有助于自然科学家与经济学人之间的沟通和相互理解。

最后,这次年会是我会成立十五年来,首次由工作组挂靠单位来承办的年会,会议环境幽静、组织有序、议题集中、报告精彩、讨论热烈、成果显著。对各位院士、专家、代表的积极参会,特别是承办这次会议的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领导的支持和会务组成员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中国全国委员会(CNC-IGBP)秘书处]

相关文章:
CERN年会征稿通知
关于CERN年会论文的重要通知!
千烟洲站2004年学术年会召开
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将于10月下旬在苏州召开 现征集稿件
寒旱所沙坡头、奈曼和皋兰站在兰州联合举办学术年会
千烟洲生态试验站2005年度学术年会
哀牢山站人员参加CERN学术年会
哀牢山站人员参加云南省昆虫学会2015年度学术年会
973项目“植物固沙的生态水文过程、机理和调控”第6课题“植物固沙的生态水文调控”在兰州召开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哀牢山站参加热带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年会
相关文章分页:  共 2 页 11 条记录 9 3[1][2]4 :

[关闭窗口]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 网络介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