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生态大讲堂 |
生态学研究中心学术沙龙 |
关键字:学术活动
来源: 鹤山丘陵综合开放试验站
时间: 2004-12-27 点击率: 1110246 |
11月5日,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生态学研究中心为期两天的学术沙龙在佛山麒麟山庄落下帏幕。精彩的报告,愉快的旅程-记生态中心学术沙龙
本次活动的内容是进行生态学进展系列讲座及园生态学科发展规划讨论。活动的原则是让大家在开放的心态中进行平等交流,促进共同提高。中心的秘书王峥峰博士为这次活动做了大量的筹备工作。学术沙龙共安排了7个报告和1次野外考察。参加人数共54人,其中生态中心科研人员和学生各占一半。园副主任、生态中心主任周国逸研究员出席了学术沙龙开幕式并率先作了学术报告。科教处郑祥慈处长对生态中心的这次活动十分重视,到活动现场听取了第一场学术报告。
3日下午,周国逸研究员宣布学术沙龙开始,他首先对本次沙龙的目的、意义及活动安排作了说明,然后带头作学术报告,报告的题目是“南亚热带典型森林生态系统C循环研究”。这一研究通过总结、观测了近50年来鼎湖山地区不同土壤C储量,解决了多年来生态学界未能解决的有关C固定的问题。这一报告引起与会人员的极大兴趣,大家对这一研究中的研究方法、数据整合等多个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赵平研究员作了题为“Graniers Sap Flow 测定技术在森林生态系统与大气H2O/CO2交换的应用”的报告。他介绍了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性,对 Sap Flow这一研究中采用的方法、原理进行了详细讲解,并报告了采用这一先进技术所得到的相关研究结果。与会者一致认为这一研究不论方法、内容都紧跟世界前沿,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李志安研究员介绍了其最近撰写的一篇文章的内容,题为“What components of organic materials cause increase of soil pH”。这一研究澄清了生态学中长期存在着的以讹传讹的相关问题,揭示了土壤pH增加的实际原因。
三位研究员的报告结束后散会。晚上,全体参加沙龙活动的人员开展形式多样的娱乐休闲活动,使疲惫的身心得到了适当的放松。在休闲活动中,大家还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由探讨。在轻松、惬意的氛围中,大家对今后的工作充满信心。
第二天的活动是到西樵山进行野外考察。这一天的活动安排得紧凑、有序。在植被考察的同时,全体人员均为大自然的旖旎风光所陶醉,简直流连忘返。
沙龙活动的最后半天安排4个报告。
傅声雷研究员报告的内容是“土壤生物学在恢复生态中的应用”,包括根际呼吸的测定、土壤食物网、线虫研究、PLFA方法在土壤学研究中的应用等。他同时介绍了鹤山站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内容。这些研究在国内当属首创,大家都很感兴趣。
叶万辉研究员结合其课题组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外来种入侵的生态学问题”,介绍了外来生物研究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包括:外来种入侵及其研究概况、物种与种群水平的研究主题、群落与生态系统水平的研究主题三个方面,内容十分丰富。
接着,在读硕士生杨冰冰同学作了报告。她介绍了其导师夏汉平、马镇荣近年来开展的香根草体细胞胚胎发生及体细胞克隆变异研究的阶段成果,以及她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香根草转基因工作的进展概况。大量的数据、丰富的图片,向大家展示了香根草研究的新动态。
最后,莫江明研究员带来了来自鼎湖山站的研究报告——“南亚热带主要森林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对模拟氮沉降增加的短期响应”。这一研究是关于全球变化中的生态系统响应研究,其重要性获得了充分肯定,大家对该研究的方法、过程进行了认真的探讨。
午后,本次学术沙龙圆满结束。两部旅游客车把愉快的人们送回植物园。大家普遍认为,这种形式的沙龙,增进了相互了解,促进了学术交流,增强了研究中心的凝聚力,是一种生动、有效的学术活动。(摘自华南植物园内部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