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网络介绍 CERN新闻 规章制度 在研项目 论文与出版物 学术动态 生态知识 人员招聘 人员组成 English

    CERN新闻
   综合新闻
   科研新闻
   国际前沿
   友好往来
   大事记
   中国生态大讲堂
   CERN科技贡献奖
   CERN综合评估
   国际长期生态学会议资料
   生态系统研究与管理简报
   IUCN生态系统管理简报

 CERN综合评估
南海海洋所跟踪调查大亚湾赤潮
关键字:赤潮   时间: 2004-06-25  点击率: 1126779
  摘 要: 6月15日,接有关部门报告大亚湾爆发赤潮后,以黄良民研究员为负责人的南海海洋所海洋生态学科组迅速组织了科研人员对赤潮进行了跟踪调查,直至6月19日赤潮消失,每天进行温度、盐度、营养盐、浮植物和浮游动物观测和采样,并且进行了室内模拟实验。
6月15日,接有关部门报告大亚湾爆发赤潮后,以黄良民研究员为负责人的南海海洋所海洋生态学科组迅速组织了科研人员对赤潮进行了跟踪调查,直至6月19日赤潮消失,每天进行温度、盐度、营养盐、浮植物和浮游动物观测和采样,并且进行了室内模拟实验。

据现场调查和分析,本次赤潮是红海束毛藻赤潮,面积约有100平方公里,赤潮呈片状、带状分布,由湾外漂移至湾内,在大辣甲附近水域较为密集。赤潮生物漂浮于海面,正常赤潮生物呈红褐色;死亡的赤潮生物变为浅绿色和灰白色,发出类似烂西瓜的恶臭。由于本次赤潮未漂移至水产养殖区,故水产养殖业未受到直接影响,生态环境也未见有太大影响。据悉,香港果洲群岛附近海域5月26日也发生过红海束毛藻赤潮。该所海洋生态学科组参加了赤潮“973”项目,近年来进行了多起赤潮跟踪调查。

据有关资料,红海束毛藻属热带性种类,广泛分布于各大洋暖水区中。藻体由短筒形细胞重叠成丝状群体。藻丝体束浮游型,藻丝体直,几乎平行排列,上下端粗细不同,有明显的极性。同一藻丝体上相邻的两细胞间具明显的凹隘,无细胞核。以前在大亚湾、珠江口外,北部湾和雷州半岛附近海面及西沙群岛附近海域等地也多次爆发本种引发的赤潮。本种可以产生类似与神经毒素的藻毒素,并对渔业等有一定危害,曾有报告指出该藻类可导致皮肤痕痒和灼热。

(来源:南海海洋所)










相关文章:
珠海发生大面积赤潮 专家称赤潮是广东干旱前兆
胶州湾发生大面积赤潮
汕头港外惊现大面积赤潮 对渔业资源损害较大
胶州湾发生大面积赤潮
舟山附近海域发生特大赤潮
“973”赤潮项目课题中期总结获优秀评价
海洋局15日宣布:中国渤海出现大面积有毒赤潮
2004年8月22-23日在深圳大亚湾海域发现赤潮
2004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节选):海洋赤潮
胶州湾部分海域发生赤潮
相关文章分页:  共 1 页 10 条记录 9 3[1]4 :

[关闭窗口]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 网络介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