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网络介绍 CERN新闻 规章制度 在研项目 论文与出版物 学术动态 生态知识 人员招聘 人员组成 English

    CERN新闻
   综合新闻
   科研新闻
   国际前沿
   友好往来
   大事记
   中国生态大讲堂
   CERN科技贡献奖
   CERN综合评估
   国际长期生态学会议资料
   生态系统研究与管理简报
   IUCN生态系统管理简报

 综合新闻
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的前景与对策
关键字:农业,粮食,前景,对策   来源: 张正斌,徐萍, 科学时报   时间: 2004-12-23  点击率: 1156965
  摘 要: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农业生产大国,粮食问题与国防和国家经济安全同样重要。有粮才能不慌不乱。因此,中国的粮食问题也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我们一方面要强调粮食作物的高水效发展,另外更要重视经济作物的高水效发展,再加上对优质农产品的高水效生产。只有这样,我国农业才会可持续大发展,才会繁荣和发达,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高水效农业。才能大大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农业生产大国,粮食问题与国防和国家经济安全同样重要。有粮才能不慌不乱。因此,中国的粮食问题也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我们一方面要强调粮食作物的高水效发展,另外更要重视经济作物的高水效发展,再加上对优质农产品的高水效生产。只有这样,我国农业才会可持续大发展,才会繁荣和发达,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高水效农业。才能大大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国粮食生产下降原因分析
   
李振声院士分析了粮食减产的原因,与粮食单产关系最密切的三要素:化肥用量、灌溉面积和机械动力,在同期粮食单产下降的情况下,这三个指标与粮食单产最高的1998年相比,却分别增加了6.2%、3.95%和2.1%、说明这三个因素不是粮食减产的原因。他认为粮食减产的主要原因是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粮食播种面积下降,2003年粮食播种面积比1998年减少了10.6%。
   
但减少的这10.6%粮食播种面积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到底是全国各地都缺粮,还是部分省市缺粮﹖缺粮的省市在哪些地方﹖目前还没有人深入研究和问答这些问题。特别是今后如何协调发展,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也是一个高水效农业发展的大问题。高水效农业是指同时追求和实现单位耗水的高水分利用效率、高经济效益、高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的一种具有高新科学技术体系和经济市场紧密结合的新型农业体系。 
     
南方缺粮的态势分析
   
从另外一组数据我们则不难发现,我国今年4月1日至8月31日从东北三省调运629.6万吨粮食主要是大米运往全国各地。主要是确保向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天津等大城市的城市用粮调拨,同时还向广西、云南、贵州三省区的救灾粮及海南省用粮的运输;再是向广东、浙江、四川、福建等主要缺粮省运粮。说明我国南方缺粮,北方多粮,北粮南运。从昔日的北大荒而今日的大粮仓向昔日的鱼米之乡天府之国而今日的缺粮大省运粮。以前是湖广熟,天下足。如今是湖广愁,天下更愁:真是物转星移,不可同日而语;世事多变,此一时彼一时。因此各级政府应该有辨证的观点、变化的观点来看区域粮食生产发展的变化,高瞻远瞩的调控和指导区域粮食生产。
   
据中央财经领导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介绍,2002年,中国的可耕种面积已由原来的大约17亿亩减少到14.9亿亩,这是造成中国粮食减产的一个重要的原因。2004年10月14日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副主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李子彬表示,不能把粮食减产1000亿斤归结于退耕还林。根据国家统计局农调队对四川、内蒙古、陕西、甘肃的实地调查推算,全国由于退耕还林减少粮食产量约在130亿斤左右。而退耕还林地区由于加强了基本农田建设,粮食单产有所提高,产量增加100亿斤左右。两者相抵,粮食减产仅30亿斤左右。造成粮食减产的土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占用了一部分耕地;二是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减少比较多。浙江、江苏、广东、福建这四个完全没有退耕还林任务的省份,就减产近600亿  斤。
   
导致中国粮食减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相对于城市人口,农村人口的收入增长太少。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1985年,城市人口的可支配收入是农村人口的1.89倍;到2003年,则扩大到3.1倍。南方许多地方经济发达,在现行农业体制下,由于国家的粮食政策不配套,粮食价格较低,相比之下,农业生产效益很低,群众种粮积极性自然不高,许多地方弃农经商。最近中央电视台报道,湖北省监利县的年轻农民出外打工,有8万个空巢家庭,造成几万个空巢儿童,没有人管理教育,已经成为一个很大的新的社会问题。为了打工出外挣钱,连自己的亲生儿女——未来的希望都可以忍心不管,更何况几亩光投入没有高回报的农田。小家都不顾了,还能考虑国家的粮食问题吗﹖农业生产状况每况愈下,导致粮食种植面积和粮食总产连年下降,才形成了近年来北粮南运的局面。
   
据广东、江苏、四川等省的统计资料表明,近两年粮食面积有所下降,但蔬菜、瓜果、花卉、棉花、油料作物、中草药等经济作物面积明显增加。从以上分析可知,由于农民收入低、粮食价格低、耕地面积减少等原因,在粮食种植面积减少的同时,经济作物面积有大幅度的增加,挤占了部分粮食播种面积。虽然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了,但单产还在不断的提高。这进一步说明了,提高单位面积的水分利用效率和作物产量及经济效益,发展高水效农业的重要性和发展高水效农业的远大前景。利用有限的投资追求最高的经济效益是农民最朴实的经济头脑。我国的农业结构特别是种植业的调整,一部分是靠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另一部分,在一定的地区和一定的年份,农民自己根据市场经济规律调整种植和养殖业结构的主动性可能大于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在我国历史上,大部分情况下,是南粮北运;到改革开放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我国进行了数次的大规模北粮南运。这充分说明我国南方粮食生产能力下降快,北方粮食能力不但不缺,还有一定程度的上升。因此应该对我国粮食生产和消费的宏观变化要有新的认识和新的分析。这有助于强调对湿润的和经济发达的地区,而目前粮食生产发展倒退、不足和缓慢的地区,恢复粮食生产和发展高水效农业的理解。 
      
北粮南运的问题与对策
     
由于粮食效益始终与工商业活动的效益存在较大差距。在目前全国粮食统一价格的情况下,势必是南方发达地区工商业发展了,耕地被更多地征用了,生产粮食的人少了,白白浪费了这些地区丰富的光热水气土资源;同时也根本没有发挥南方应该发挥的自然资源和农业生产的高效生产潜力。却让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民自己贴钱给气候湿润和经济发达地区生产粮食。从目前来看,我国政府花费了很大精力来稳定粮食生产,确立了由中央和粮食生产地方政府共同资助建立的粮食风险基金以补贴种粮大省。但随着大批的北粮南运,北方种的粮食越多,粮食主产区的经济效益越低下和越吃亏。这主要是因为,产粮大省将粮食调出省时,粮食风险基金的补贴又随着工农业产品巨大的价格差等,全部补给了浙江、广东、上海等发达省份,形成了穷省补贴富省的怪事。
   
按照虚拟水,也可以进一步扩展到虚拟水土资源、虚拟能量、虚拟经济等的理论来看,北粮南运,引发出来的地区间经济分配亏赢问题,其实也是水资源和土地生产资源和投入能量等资源的宏观转移和分配亏赢问题,是个与水土资源可持续发展及高水效农业发展有密切相关的问题。因为粮食是碳水化合物,北粮南运,即将北方并不富裕的珍贵水资源、土壤养分资源、光温资源和能量资源,补贴和转移给不缺水、光温资源丰富、高产潜力巨大的南方的鱼米之乡天府之国。这种反常的补贴和资源掠夺转移的后果,不但严重打击了北方粮食主产地区的生产积极性,而是造成了北方地区农业水土资源的严重消耗,加快了水土资源危机,扼杀了北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特别是在华北平原地区,将1万年才积累形成的地下水资源,在近二十年来,利用成千上万机井进行灌溉,大量消耗,使华北地区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漏斗,是世界严重缺水的四个地区之一。我国东北平原粮食生产基地也势必将面临这样的发展趋势。
   
因此在以湿润的南方地区为主,开展高水效农业是势在必行的,迫切必要的。北粮南运问题,应该列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如同南水北调一样,应该是一个有组织、有管理、有科学研究、有投资、有产出体系的大科学工程;是个经济学、社会学和生态学的大问题。如果我们以水谈水,以粮论粮,我们可能将得不到农业和粮食生产及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和治理的良好结果。势必造成了粮食多了,没有人管了;粮食少了,政府急了。这几年粮多,过几年粮食又缺了的恶性循环,成为长期困绕各级政府的难题。
   
农民增收、多予、少取,这是2004年一号文件规定的基本政策。今年与今后我国实现粮食直补将是维持我国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确保粮食稳定增长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已经基本落实,也取得一定的良好效果。但能补何时﹖持续多久﹖毕竟不是长远之计。目前我国部分省市去掉了农业费,这是减轻当地农民负担的一个重要措施。但农民并没有通过种植粮食和粮食市场交易中获得可以支持继续良性发展的利润。因此种粮不如出外打工,特别是到南方打工更加经济效益高。弃粮食作物种经济作物、弃农打工、弃农经商。另外目前大量的农民进城打工,也是加剧发达城市粮食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东北地区有粮卖不出的情况下,通过国家进行统一调拨,可以满足南方粮食的缺口。但在实际中还有很多困难问题没有浮出水面,例如在有关会议上,我们听到了这样的情况,四川省今年派人要向河南省调粮,河南省就不愿放行。和平年代邻居省份都这样,何况在战争年代不同国家更是难以解决。因此我们要更视各省市的粮食自给状况,然后根据地域特点,强调不同的工农业发展方向。无论发达和不发达地区,都应该是先稳住农业一头,再发展工业和经济。
   
粮食安全不仅仅是粮食主产区的事情,更是一个国家的问题。不能让经济相对落后、水土资源不足的粮食主产区来承担这个责任。关键是要提高在粮食非生产区和可以产粮却不产粮地区的粮食价格,按照市场规律来调节农副产品的价格,提高粮食的销售价格。这样可以给粮食生产区提供补贴和直接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可调动南方农业区生产粮食的积极性,让南方发达地区恢复粮食生产,除了自给自足外,还要生产出更多成本低廉的粮食,以减少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粮食生产压力,减少水土资源的消耗,将更多的水资源用于生态环境恢复和改善,减少形成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恢复生态平衡。或者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南方生产的优质的粮食出口换取外汇,加快当地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和农业生产装备和技术的全面提升,进一步发展高水效农业。如果能够提高粮食价格,使种田和开工厂一样有一定的利润获得,发达地区的农业肯定有一定的发展,特别是要发展种粮大户,利用机械化密集性农业种植,才能解放劳动力,发展工厂化农业的同时,建立先进的农业科学管理体系,发展高水效农业。因此粮食生产和粮食销售也要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宏观调控,要发展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高水效农业。 
       
恢复我国粮食生产的对策
     
如何恢复我国的粮食生产,进一步保持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部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潜力和水资源是相对有限的,而在我国湿润地区、水分和光温生产潜力是巨大的。因此在重视干旱半干早地区节水潜力和生产潜力挖掘的同时,进一步挖掘湿润地区水资源的高产高效潜力更加重要,是发展我国高水效农业的必然之路。
     
似想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亩增产100斤粮食,是比较难的,而在湿润的南方地区要每亩增产100斤粮食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情。即要让有干早半干早地区有50公斤举重能力人,在缺吃又缺喝的艰苦条件下,节约用水后,还要奋力拼搏举起100公斤的东西。而让在湿润地区有100公斤举重能力的人,在既不缺喝又不缺吃的优越条件下,只举100公斤,没有要求他正常发挥和超常发挥潜力,举200-300公斤的东西。利用同样的技术和投资,在干旱缺水地区节水增产可能是事半工倍,而在湿润地区节水增产可能是事倍工半。
     
秦岭,为我国南北气候分界线。我国南方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一半左右,降水量从6001600mm,有良好的光温资源条件,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许多地方从一年两熟到一年三熟,通过间作套种,可以达到一年四熟甚至到一年六熟。复种指数高,因此发展高水效农业还有很大的生产潜力可以挖掘。我国南方地区,经济发达,科技发达,农业资源丰富,人民又勤劳。如果调整种植业结构,扩大经济价值高的优质粮食作物,让粮食进入市场,提高粮食价格,或者鼓励各地政府进行粮食深加工成食品和工业原料及产品等,或者进行饲料转化成肉蛋奶等,或者发展高水效和高经济效益的种植和养殖业,如花卉、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然后出口换取外汇,这样也可以带动粮食生产的恢复和提高。
    
近年来我国广西、湖南、重庆等省地的杂交水稻种子出口越南、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据有关专家估计,全球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将达一亿公顷,每年约需杂交水稻种子150万吨至二百万吨,约有120亿至160亿美元的市场空间。因此拥有世界领先技术的中国应加快杂交水稻技术和良种的出口。而越南和我国一样也进行了农业改革,1981年至1988年的家庭承包制改革和19881992年对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的市场化改革。这一系列改革不仅结束了传统的集体化农业所导致的农业停滞,带来水稻亩产和总产在19811992年期间以每年2%和5.02%的速度增长。越南由从1968年以来一直是稻米进口国,这一改革使越南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稻米出口国。因此,越南的改革经验尤其是对世界粮食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倍受国际舆论和政策的关注。特别是将水稻的市场化销售和投放到国际市场,带动了水稻生产和出口创汇,这个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如果我国南方能够大量发展优质水稻,像泰国香米一样出口,这样就可以带动我国南方粮食的恢复性生产。
     
另外随着我国优质水稻面积的增加和产量的提高,我国还有很大的水稻出口潜力。根据农业部的资料,我国是日、韩的大米主要出口国,其中日本的大米进口量中有近70%左右来自东北。2003年日、韩两国对辽宁省的粳稻进口量将达到100万吨左右,给辽宁省大米出口带来广阔商机。优质型农产品生产和出口是我国湿润地区发展高水效农业的一个重要方向。因此从以上我国粮食生产状况分析,我们认为不但要在挖掘旱地的节水潜力的同时,今后可能是更要在水地挖掘更大的生产潜力,是发展高水效农业之路。
     
从目前粮食生产来看,东北平原成了我国现代的最大粮仓,在我国粮食生产和调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东北平原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土壤肥沃宽阔、气候冷凉,人口稀少,粮食生产成本较低,这是明显的优势。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东北近十几年粮食生产过剩,成为当地一大难题。我们认为除了一部分为了保障南方调粮需要外;另一方面要扩大无转基因大豆、玉米、马铃薯和水稻的种植,针对欧洲和日本等国家市场需要无转基因和无污染的有机食品,即要发展粮食出口型的高水效农业;第三是要进行粮食深加工,将加工的食品运到南方地区,或出口到国外。即要改变北粮南运北品南运,获得更大的粮食生产经济效益。我们要改变北方生产的八宝粥的原料如豆子、花生、麦仁、红枣、大米等,却让南方人加工成八宝粥卖给北方市场,获取高额利润的局面。也应该让东北优质大米加工成优质米粉,将生产八宝粥的原料加工成八宝粥,卖给南方。第四东北在利用温棚和地膜高水效农业生产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掘。东北地区光温资源不够,利用温室和塑料大棚进行养殖和种植,生产无污染的优质高附加值动植物农副产品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掘。例如利用温室大棚、地膜等抗旱节水增温等设施农业栽培方法种植西瓜、蔬菜、花卉、果树等,利用和俄罗斯等国接壤,边界贸易火热的有利市场发展状况,将东北新型农副产品出口到俄罗斯等周边国家,是一个发展前景看好的高水效农业发展之路。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北大荒大力生产粮食的同时,要利用各种工程措施和农艺措施及生物措施搞好水土保持工作,要不然北大荒越开越荒,黑土地将要变成黄土地,这是一个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华北平原是我国老商品粮生产基地,在解放后为我国的粮食生产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河北、河南和山东三大省是我国北方粮棉油生产重要基地,这一地区是我国优质小麦主产区,也我国小麦面粉加工的最大基地,我国未来小麦出口基地,我国北方大宗蔬菜果品生产基地。为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等周围大中型城市提供农副产品。在我国北方农副产品价格稳定方面有重要作用。山东省成为我国蔬菜出口的第一大省。
    
河南省是我国黄淮流域小麦生产大省,将小麦生产当成头等大事来抓,当成政治事业来抓,和中国科学院合作,改变小麦不同品质的品种种植结构,引进了中国科学院系统的小偃54、小偃503等小偃系列优质麦品种,很快地扩大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调整和提高优质小麦的收购价格,调动了群众种植优质小麦的积极性,使河南省的优质小麦还首次出口到东南亚国家,实现了我国小麦出口的零突破,同时还带动了本省周围省份的面粉加工产业和优质小麦种植,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样的水土资源条件,不同的农业发展模式,产生不同差异明显的水分利用效率、经济效益和社会及生态效益。这就是半干旱农业粮食主产区发展高水效农业的一个很好例证。
   
有资料表明,2003年,中国玉米出口1639万吨,是世界第二大玉米出口国;2003年,中国小麦净出口量达181.3万吨。2003年我国粮食出口达2200.4万吨,粮食净出口1615.9万吨,这是我国历史上粮食出口最多的年份。这充分说明我国东北和华北、中原地区在我国粮食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后应该在粮食出口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掘。我国已经由自给型农业发展成外向出口农业,由粮食农业发展成经济商品型农业;由传统农业发展成高效农业。但随着人口的增加,工农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严重消耗,节约用水、发展耗水少、产量高、品质优、经济价值高的高水效农业和可持续农业发展是华北平原农业的出路。必须实现由耗水型的种粮型向种高水效的优质高商品价值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型转变。
    
以前人家最关心的是贫穷落后的西北地区,怕这些地方的粮食不够吃,拖全国粮食的后腿。然而,五十年来,新疆建设兵团创造人类奇迹,在沙漠、戈壁滩,治理了数十条河流,修建了上万项水利工程;开垦了1600多万亩耕地;建成了一个个田畴如画、渠系配套、林带成网的绿洲生态体系。已经成为我国优质棉花出口、商品粮和畜产品生产重要基地。中国科学院在新疆连续3年创造了棉花单产世界最高记录,实现了棉花种植技术的重大突破。棉花高产纪录和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大大地促进了新疆棉花生产水平。近年来新疆大面积推广膜下滴灌种植棉花,是沙漠地区发展高水效农业的一个典型代表。
    
新疆号称有长江一样的水资源,有许多河流水资源没有开发,还有许多未开垦的地方。由于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大沙漠里诞生了克拉玛依等许多新兴城市,工农业发展蒸蒸日上。因此西北还是有很大潜力可挖掘的。沙漠实际上是一个最大的土壤水库,沙漠地下可能会存储巨大的地下水资源,还有待人们开发。有水沙漠可以变绿洲,石河子原来是戈壁滩,现在变成了世界上人口最适宜的城市。要是没有共和国在新疆开展建设兵团开垦农业的发展,我们不会有今天西北石油、天然气、航天工业的大发展。新疆建设兵团发展越来越好,并没有发展越来越差,说明只要科学的治理,我国西北地区的农业还是有远大发展前景的。
     
特别是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和治理及生产发展,是我国长期重视的大问题。中国科学院有许多单位在这方面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基础研究工作,特别是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在黄土高原小流域治理及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从近五十年来的发展来看,经过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黄土高原粮食可以基本自给,目前可能还有余,近期目标人均400公斤粮食,长期目标是人均500公斤粮食。由于黄土高原光照充足,地貌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从八十年代起,黄土高原地区的农民就开展稳粮抓钱,扩大烤烟、西瓜、苹果、梨、枣、花椒、杂豆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近年来成为我国优质果品特别是苹果生产基地和优质种草药生产基地。产品远销东南亚、欧洲等周边国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及社会效益,是旱地农业地区发展高水效农业的典型例证。甘肃省开发阳光产业,特别是在张掖地区,利用比较丰富的水资源,利用当地气候干旱、阳光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温室大棚蔬菜、果树和花卉等高经济作物,其蔬菜水果产品畅销整个广大的西北地区,发展高水效农业获得巨大成果。 
       
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是未来的关键
     
从目前我国农业发展来看,从粮食作物为主到大力发展经济高效作物种植,从普通品质的高产作物向优质高产作物种植转变;由种植业为主到大力发展养殖业;由大田种植农业到设施种植农业;由放牧到设施养殖;由各家各户的个体农业到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农业发展;近年来我国在发展以沼气为主的生态农业,出现了成千上万的生态户、生态村、生态县和生态省,将各种养殖业和种植业通过沼气联系起来,也是一个高水效农业发展的样板。这些都说明我国农业在向高水效农业发展方向发展。一方面我们要根据各地的自然资源状况,发展优势产业。同时也要从国内外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带动新的高水效产业发展。许多事情不是不可以改变的,例如我国不是不可以生产高产的优质水稻和小麦,我们有很大的土地面积,如果我们生产的优质农产品量越来越大,在国际市场上就越具有竞争力。中国许多地方没有花卉、蔬菜、水果规模化生产和出口,如今已占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半壁江山。在同样的自然条件下,利用相同的水分,要调整种植业的结构,稳粮抓钱,是我国发展高水效农业的关键。
    
中国的粮食是世界关注的大问题,到底谁来养活中国人呢﹖以前是中国人养活中国人,现在和将来也必定是中国人养活中国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关心更多的是我国粮食自给和进口的问题。但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许多农民亲身经历了自己生产的粮食和农产品出口到国外的情况,发展外汇型农业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出路。虽然在我国各个地方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在不同的年份和不同的地区有粮食不足的现象和问题,这也是一般的正常现象,关键是要全国粮食总量平衡问题。在满足我国人民生活需要和满足我国粮食的战略储备后,我们不应该将多余的粮食压在国内部分省市和地区,应该有优惠政策鼓励粮食像其他工农业产品一样,在国内和国外市场进行流通,根据国内外不同市场对不同作物类型的需求有出有进,才能搞活和带动我国的粮食生产和经济发展。
     
值得强调的是,近年来,虽然我国有许多农产品出口,但由于不科学化栽培和管理,大量施用农药、化肥、除草剂、化学生长调节刑,不科学的灌溉,一方面导致对我国的水土壤资源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危害我国人民的健康,同时也导致我国农产品质量不符合国际标准,因此出口受限,而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强调粮食作物的高水效发展,另外更要重视经济作物的高水效发展,再加上对优质农产品的高水效生产。只有这样,我国农业才会可持续大发展,才会繁荣和发达,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高水效农业,大大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相关文章:
山仑:发展半旱地农业缓解我国北方缺水压力
刘昌明院士视察长武站
我国将开展世界最大规模农业普查摸清"三农"家底
栾城站现代化温室竣工
华北半湿润偏旱井灌区节水农业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获河北省技术进步一等奖
农业科研创新应全国一盘棋
国际农田水土精准管理研讨会在石家庄召开
低温、雨雪和冰冻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粮食危机:真实的还是虚拟的?
傅企平:让全社会都来关注脆弱的中国农业
相关文章分页:  共 11 页 106 条记录 9 3[1][2][3][4][5][6][7][8][9][10]4 :

[关闭窗口]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 网络介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