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局副局长赵学敏1月15日在上海召开的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座谈会上说,国家林业局提出对长江中下游湿地群实行全流域整体保护,以尽快提高这一地区湿地保护的成效,确保南水北调工程清洁水源,确保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平衡、防洪防潮、工农业生产和城市饮用水以及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6省(市)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面积78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自然和人工复合的湿地生态系统,湿地面积有580万公顷,占全国湿地面积的15%,我国著名的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巢湖和洪泽湖全部在这一地区,有国际重要湿地7块,是我国湿地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亚洲重要的候鸟越冬地,被列为世界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
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面临一系列问题:围垦和改造导致湿地面积锐减,湿地防洪蓄洪能力大大降低。污染和富营养化使水质下降危及水生生物资源。外来物种入侵威胁生物多样性。水域生态系统分割萎缩导致野生动植物生境破碎化和岛屿化。资源不合理过度利用造成生物多样性锐减,湿地生态功能下降。
国家林业局日前会同湿地专家组成调查组,对洞庭湖、洪湖和南水北调丹江口水源区湿地的管理、保护和修复等进行了调查。按照区域化推进湿地保护的方针,提出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管理对策和技术措施。赵学敏表示,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保护是这项举国瞩目工程成败的关键,国家林业局将采取建立丹江口湿地保护区和营造水源涵养林等综合措施确保丹江口“一盆清水”。以自然区域建立整合湿地保护区是解决洞庭湖、洪湖湿地保护管理诸多问题的科学有效的手段。 赵学敏说,长江中下游湿地群是一个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生态系统,任何一个单个湿地的变化都会影响别的湿地乃至整个区域湿地的变化。因此,加快推进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工作,必须把整个流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和保护,这是科学的保护办法,是我国湿地由过去主要是单块湿地保护向按流域系统保护的转变。国家林业局提出采取以下措施推进这项工作。一是按湖泊流域和物种分布整合现有保护区,建立新的湿地保护区,解决目前管理上的制约问题。二是大力开展湿地修复重建。推广国家林业局在这一地区开展的湿地恢复试点示范已取得的成功经验,扩大试点,在所有湿地核心区开展湿地修复。同时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以国家投入为主,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湿地修复。三是继续推进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等工程建设,发挥森林治理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的作用。四是在保护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利用长江中下游湿地资源,开拓新的生产力。五是加强湿地科学研究,揭示湿地的重要功能和价值,使公众了解和重视湿地,让湿地保护深入人们的意识和价值观。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