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光明日报报道,中国农科院院长翟虎渠认为,为了发展农业,国家进行了大量的科技与物质投入,但是中国粮食增长幅度始终远低于科技与物质投入的增长幅度,中国耕地质量的下降正在加速,其限制性正在增强。
据介绍,目前中国土壤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整体质量偏低,二是土壤退化现象较严重。中国的耕地中低产田占37.3%,中产田占41.2%,二者合计占78.5%,高产田只占21.5%。中国土壤不仅现有已退化面积较大,而且水土流失、土壤沙化、酸化和盐渍化等现象大多在继续扩展,在土壤养分失调方面,氮和磷的缺乏虽已初步缓解,但钾和某些中微量元素的缺乏面积仍在扩大。
对于如何提高中国的土壤质量的问题,参加“土壤质量与粮食安全—中国农业科技高级论坛”的专家们提出了4条对策。
——各级政府在重视耕地数量的同时,要把提高耕地质量、增强粮食生产能力,逐步实现“藏粮于地”,作为发展农业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措施来抓。
——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中国耕地质量管理与地力培育机制。如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引导和扶植农民积极进行所承包耕地的改良与培肥工作;以及扩大投资渠道,建立政府、社会、农民投入相结合的耕地地力培育工程的投资体系;在实施耕地占补平衡时不仅要做到数量上的平衡,而且要做到质量上的平衡等。
——应将耕地地力培育特别是基本农田的地力培育列入国家重大工程项目。
——在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和“十一·五”的科研计划中,应重点安排有关耕地质量方面的研究内容,大力提高中国关于耕地地力培育、土地退化修复等方面的科技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