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为落实国务院领导的批示精神,国家海洋局组织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我国近岸海域部分生态脆弱区和敏感区建立了15个生态监控区。监控区总面积为5万平方公里,主要生态类型包括海湾、河口、滨海湿地、珊瑚礁、红树林和海草床等典型生态系统。监控内容包括环境质量、生物群落结构、产卵场功能以及开发活动的影响等。基本掌握了监控区内海洋生态状况,为调整海洋开发强度、减轻海洋生态压力、控制海洋生态恶化趋势、维护海洋生态健康与安全等有关法律与政策的制订提供依据。
全国海洋生态监控区基本情况
生 态
监 控 区 |
所在地 |
面 积
(Km2) |
主要生态
系统类型 |
主要开发活动 |
健康状况 |
双台子河口 |
辽宁省 |
3 000 |
河 口 |
油田、渔业、围垦 |
亚健康 |
滦河口-北戴河 |
河北省 |
1 600 |
河 口 |
渔业、旅游、港口航运 |
亚健康 |
渤海湾 |
天津市 |
3 000 |
海 湾 |
渔业、围填海、旅游、港口航运、油田 |
亚健康 |
莱州湾 |
山东省 |
3 770 |
海 湾 |
渔业、油田、港口航运、盐田 |
不健康 |
黄河口 |
山东省 |
2 600 |
河 口 |
渔业、港口航运、油田 |
不健康 |
苏北浅滩 |
江苏省 |
3 090 |
湿 地 |
港口航运、围垦、渔业 |
亚健康 |
长江口 |
上海市 |
13 668 |
河 口 |
港口航运、海洋工程、渔业、围垦 |
不健康 |
杭州湾 |
上海市
浙江省 |
5 000 |
海 湾 |
港口航运、围垦、海洋工程、渔业 |
不健康 |
乐清湾 |
浙江省 |
464 |
海 湾 |
渔业、围垦 |
亚健康 |
闽东沿岸 |
福建省 |
5 063 |
海 湾 |
港口航运、渔业、围垦、旅游 |
亚健康 |
大亚湾 |
广东省 |
1 200 |
海 湾 |
海洋工程、渔业、港口航运 |
亚健康 |
珠江口 |
广东省 |
3 980 |
河 口 |
港口航运、油田、旅游、渔业 |
不健康 |
雷州半岛西南 |
广东省 |
1 150 |
珊瑚礁 |
渔业、旅游 |
健 康 |
广西北海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120 |
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 |
|
健 康 |
海南东海岸 |
海南省 |
3 750 |
珊瑚礁
海草床 |
旅游、渔业 |
健 康 |
监测结果表明,15个生态监控区中,海南东海岸生态监控区内的珊瑚礁、海草床生态系统,雷州半岛西南沿岸生态监控区珊瑚礁生态系统以及广西北海生态监控区内的珊瑚礁、海草床及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良好。主要海湾、河口及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其中莱州湾、黄河口、长江口、杭州湾和珠江口生态系统均处于不健康状态。生态系统不健康主要表现在富营养化及营养盐失衡,生物群落结构异常,河口产卵场严重退化、部分产卵场正在逐步消失,生境丧失或改变等;主要影响因素是陆源污染物排海、围填海侵占海洋生境、生物资源过度开发。我国近岸海洋生态系统整体处于脆弱状态,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缓解。
海洋生态健康:指生态系统保持其自然属性,维持生物多样性和关键生态过程稳定并持续发挥其服务功能的能力。近岸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评价依据海湾、河口、滨海湿地、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等不同生态系统的主要服务功能、结构现状、环境质量及生态压力指标。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分为健康、亚健康和不健康三个级别,按以下标准予以评价。
健康:生态系统保持其自然属性。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结构基本稳定,生态系统主要服务功能正常发挥;环境污染、人为破坏、资源的不合理开发等生态压力在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范围内。
亚健康:生态系统基本维持其自然属性。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结构发生一定程度变化,但生态系统主要服务功能尚能发挥。环境污染、人为破坏、资源的不合理开发等生态压力超出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
不健康:生态系统自然属性明显改变。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结构发生较大程度变化,生态系统主要服务功能严重退化或丧失。环境污染、人为破坏、资源的不合理开发等生态压力超出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生态系统在短期内无法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