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论坛名誉主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全国人大常委陈宜瑜院士在4月16日召开的首届长江论坛的主题发言中指出,设立长江论坛是他所领导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简称国合会)流域综合管理课题组的建议之一,于2004年10月30日在国合会三届三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其后得到长江水利委员会、国合会和世界自然基金会以及国家有关部委、沿江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等27家单位的积极响应,并于2005年4月16-17日正式启动,这是值得祝贺的盛事。
为了使长江论坛在长江流域保护与发展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陈宜瑜院士强调,长江论坛应建立四个机制,即高层协商机制、对话机制、公众参与机制和长效运行机制。
第一,建立流域综合管理的高层协商机制 “长江论坛”应在成功启动的基础上,建立中央有关部委与沿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地区之间的高层协商机制,围绕流域管理的热点问题和重要议题开展交流和研讨,寻求共识,探讨合作解决流域发展与保护的具体途径,为开展流域综合管理和沿江地方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第二,建立利益相关方的对话机制 “长江论坛”应建立利益相关方的对话机制,使该论坛成为流域各地区之间的合作平台,政府与民间的沟通平台,国际与国内的交流平台,推动流域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和合作,促进信息交流和共享。
第三,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结合“长江论坛”并配合联合国“国际水十年”(2005-2015),适时启动“长江节”或“长江周”系列活动,宣传长江生命之河的理念,提高公众保护长江的意识。并通过不断发展完善,扩大公众的参与程度。
第四,建立“长江论坛”的长效运行机制 论坛应由沿江各地区共同组织,每年举办一次,由流域各省区政府轮流主持,并担任轮值主席。论坛设立理事会和秘书处,理事会负责论坛的总体设计,选择年度论坛主题,制定规章制度,并指导和监督秘书处的工作。秘书处为论坛常设办事机构,负责执行理事会的决议、论坛资金筹措与运作、论坛活动的筹备、对外交流及其它论坛日常工作。为保持论坛的独立性,论坛秘书处可采用商业化运作模式。秘书处根据论坛工作需要,设立相关工作组,开展与年度论坛主题相关的专题调研、报告编写和政策咨询等工作。
(CERN综合研究中心 于秀波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