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网络介绍 CERN新闻 规章制度 在研项目 论文与出版物 学术动态 生态知识 人员招聘 人员组成 English

    CERN新闻
   综合新闻
   科研新闻
   国际前沿
   友好往来
   大事记
   中国生态大讲堂
   CERN科技贡献奖
   CERN综合评估
   国际长期生态学会议资料
   生态系统研究与管理简报
   IUCN生态系统管理简报

 综合新闻
六大变化影响中国经济与社会生活
关键字:中国经济,社会生活   来源: 新京报   时间: 2006-03-15  点击率: 1065335
  摘 要: 新京报3月15日刊登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的文章,文章说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2006年的变化,将对今后产生重要的影响,尤其值得我们大家关注。
      “十一五”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第一个五年,是实施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第一个五年。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2006年的变化,将对今后产生重要的影响,尤其值得我们大家关注。

    随着市场取向改革深化和某些改革相对滞后,“十五”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也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能源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加剧;就业矛盾比较突出;投资和消费的关系不协调;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等。为此,国家最近两年来做出了重大的战略部署,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刚刚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更是集中地推出了一些纲领性的文件。这些新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将给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很多变化,影响着中国经济和社会走向。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从优化产业结构中求发展,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中求发展”。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调整产业结构、节约资源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等列为今年的重要任务之一。政府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推出的一系列措施,将会有效地推进我国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提高我国经济总体素质和竞争力。

    自主创新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基础,也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环节。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着力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政府已经着手增加科技投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支持企业创新,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采取有力的措施保护知识产权,给企业的创新活动创造健全的法制环境,同时加快科技教育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国家还将通过重大专项整合有限的科技资源、加快攻克事关全局和长远的科技难关,带动相关领域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模式,实现从引进模仿国外技术到自主研发为主的转变,提高我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二、协调投资、消费和进出口“三驾马车”,改变增长动力

    投资、消费和进出口,被视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我国经济能否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三驾马车的协调是关键。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三驾马车”的论述可以概括为三点: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放在扩大消费需求上,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注重优化进出口结构,努力改善进出口不平衡状况;保持固定资产投资适当规模,坚持有保有压,优化投资结构,防止投资过快增长。

    2006年政府在医疗和教育改革、平稳物价、调控房地产业等方面的措施,将改善消费环境,刺激内需。新的措施将改变最近一段时期以来经济增长过多依赖于投资与出口的现状,使我国经济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有助于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合理布局,提高外贸增长的质量和水平;适当扩大进口,有助于引进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改善国内资源短缺情况。这些措施的实施将使得贸易不平衡状况得到缓解,改善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而优化投资结构将使得投资粗放、政府主导、政府投资过大的状况得到改善,提高投资效率。

    三、推进新农村建设,注重长远发展

    建国以来,我们曾发起过多次社会主义新农村运动,但这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改革开放后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国家财政实力大大增强,政府有财力为新农村运动提供财政支持;而各方面的改革稳步推进,进步很快,但是农村相对落后,“三农”问题已经成了全社会的焦点问题,加快农村发展已成共识;再者,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农村发展关系到我国全局和长远的发展战略。

    从短期来看,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农业税的取消和农业补贴,合作医疗的推行,不但直接增加内需,而且会增加农民收入,进而增加农民的消费需求,有利于保持国内经济稳定增长。从长期来讲,加强农村教育与卫生事业投入,可以提高我国未来的人才素质,对于提升国家竞争力有着深远的意义。

    四、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已经成为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大事。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不仅是我们明天的重要保障,同时也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生活质量。

    在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一五”规划中,多次提到了社会保障体系的问题。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基金收入增长较快,各项制度更加规范。但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及社会发展与城乡居民的客观需要相比又明显滞后,主要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保障不足、责任不清、体系残缺、城乡分割、立法滞后”等。

    2006年,我国对社会保障体系的投入会进一步加大,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标准将会相应提高;逐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的具体措施将相应出台,符合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灵活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被征地农民等社会群体就业和收入特点的制度将会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也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保障体系法制化进程将会加快。迄今为止,我国规范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是国务院颁发的有关法规,迫切需要制定出一部专门的社会保障法律。

    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能够切实减轻居民增加消费的后顾之忧,让居民放心地消费,有利于我国扩大内需,发展经济。广大居民基本生活需求以外的高层次保障需求应该通过发展补充保险、商业保险来解决。

    五、解决分配不公,缩小贫富差距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社会不公平现象已经显现。而这种不公平性尤其体现在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和区域之间。而不同行业,尤其是国有垄断行业与其他普通行业之间,也存在着巨大的收入差距。区域差距主要体现在东西部之间。收入差距过大不仅带来了对社会公平的质疑,同时收入结构的扭曲将导致包括经济结构在内的社会结构畸形,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主要矛盾。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后将“更加注重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建设,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对社会分配的调整,将对我国的经济生活产生重要影响。首先,低收入群体消费的收入弹性较大,其收入的提高将直接导致消费需求显著增加,进一步拉动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其次,经济增长中以人为本的概念将进一步得到体现,在注重效率的同时,更加兼顾公平。此外,这一问题的逐步解决可以有效地消除目前分配不公给社会带来的诸多不稳定因素,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一个更为有利的发展环境。

    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繁荣资本市场

    金融体制改革是目前我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遇到的一个不能回避同时又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并提出了今年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以及深化保险业改革等。

    根据中国加入WTO的承诺,2007年我国金融市场将对外全面开放。进入最后冲刺阶段的银行改革将成为2006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大看点之一。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明确将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作为金融改革重点。发展资本市场的战略更加明确:股权分置改革将在政府部门的推动下稳步推进;上市公司的质量和证券公司的综合治理等关键工作也将有条不紊地开展;修订后的《公司法》和《证券法》在今年开始实施。这些工作将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2006年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关键年,能否成功地解决上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关系到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综合分析国内外各种因素,国际环境总体上对我们的发展有利,但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国内有许多有利条件,但也存在着不少制约因素和困难。因此,我们必须坚决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全面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部署,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创造良好开端。
相关文章:
六大变化影响中国经济与社会生活
相关文章分页:  共 1 页 1 条记录 9 3[1]4 :

[关闭窗口]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 网络介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