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1月27日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7》指出,在21世纪前50年,中国生态现代化面临十大挑战。这十大挑战分别是:
提高全民现代生态意识,加速从物质社会向生态社会转变;加速经济发展模式的生态转型,提高经济生态化水平;加速消费模式的生态转型,鼓励绿色消费;制定国家能源战略,防止能源危机的剧烈爆发;建立长效预防机制,降低自然灾害的影响;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让现代化惠及全体国民;建设环境责任制;充分利用全球化的机遇,开发国际资源和市场;落实《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加速西部地区的生态现代化;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现状:118国列第100位
报告指出,2004年中国生态现代化水平指数为42分,在118个国家中排第100位,中国正处于生态现代化的起步期。
为反映一个国家生态现代化的相对水平,专家构筑了包括人均二氧化碳排放、生活废水处理率、森林覆盖率、有机农业比例、安全饮水比例、可再生能源比例、长寿人口比例等30个指标在内的生态现代化指数。
用这一指数衡量,2004年,瑞士等15个国家处于生态现代化的世界先进水平,西班牙等37个国家处于世界中等水平,巴西等40个国家属于初等水平,中国等26个国家属于世界较低水平。
报告指出,2004年中国生态现代化的整体水平和多数指标水平,都有明显的国际差距。其中,中国自然资源消耗比例大约是日本、法国和韩国的100多倍;中国工业废物密度大约是德国的20倍、意大利的18倍、韩国和英国的12倍;中国城市空气污染程度大约是法国、加拿大和瑞典的7倍多,是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的4倍多。
目标:50年内进世界前40名
报告提出了中国生态现代化的战略目标:2050年前后达到生态现代化的世界中等水平,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退化的绝对脱钩,基本实现生态现代化,生态现代化水平进入世界前40名。
报告预计,如果这一目标能够实现,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退化将完全脱钩,人居环境质量将达到主要发达国家水平;安全饮水和卫生设施普及率、城市生活废水和废物处理率、工业废水和废物处理率基本达到100%,资源和物质生产率提高10到30倍;全国60%人口拥有环境幽雅的绿色家园,60%城市拥有国家一级标准的空气质量。
报告还进一步提出,在21世纪后50年,中国要实现经济与环境的互利耦合,达到生态现代化的世界先进水平,实现全面生态现代化,生态现代化水平进入世界前20名。
对策:建立三大生态制度
报告建议,我国应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关键岗位环境责任制和关键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制度等三大生态制度,以促进我国生态现代化建设。
报告建议,应根据生态学原理和中国生态系统特点,划分我国的生态系统功能服务区。在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水源保护区、湿地保护区等)、风景名胜保护区、文化遗产保护区、海洋环境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国家各类公园、各地区的自然保护区等地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在中央、省和市级财政建立三级生态补偿基金,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确保各级保护区的当地居民,能够达到国家或所在省市的平均生活水平;而且生活水平能够与国家平均水平或所在省市的平均水平基本同步提高。同时要预防依赖心理的发生。
报告还建议建立关键岗位环境责任制。关键岗位,上岗签订关键岗位环境责任书,离岗签署关键岗位环境审计书,关键岗位环境责任20年内有效。
关键项目环境风险等级评价制度的内容包括:在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上,识别出具有较大环境风险的关键项目;定期对关键项目进行环境风险评价,评价周期可以考虑为5年到10年(特别关键项目每5年评估一次)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