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网络介绍 CERN新闻 规章制度 在研项目 论文与出版物 学术动态 生态知识 人员招聘 人员组成 English

    CERN新闻
   综合新闻
   科研新闻
   国际前沿
   友好往来
   大事记
   中国生态大讲堂
   CERN科技贡献奖
   CERN综合评估
   国际长期生态学会议资料
   生态系统研究与管理简报
   IUCN生态系统管理简报

 综合新闻
生态补偿——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
关键字:生态补偿   来源: 中国绿色时报   时间: 2007-03-19  点击率: 931081

    补偿渠道应该多样化
    核心提示: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防风固沙、固碳等多种功能,人们享受到的生态效益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这就决定了生态效益补偿应该是多样化的,要以政府为主,并辅以市场化手段。
    最近福建省出台全省江河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方案,根据城市工业和生活用水量,分不同标准对上游地区生态公益林提供补偿,全省每年可筹措补偿资金8590万元。福建省的一位委员说,这是福建省在建立森林生态补偿基金后,探索新的融资渠道的重要举措。
    作为煤炭资源大省的山西,最近也出台了一系列“以煤养绿”的生态补偿政策,从每吨煤的销售收入中提取0.15元育林基金进行生态补偿。据了解,山西省还有许多产煤地区在生态补偿方面进行了探索,如左云县开发地下“黑色宝库”建设地上“绿色银行”,柳林县“一矿一企治理一山一水”等。
    由于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属于社会公共产品,且价值难以准确计算,不能通过市场进行交易获得收益。代表委员们认为,应抓紧建立森林生态价值评估体系,建立一种市场补偿机制,将生态补偿实施的范围扩展到企业以及直接受益者,特别是要让电站、水库、森林公园、旅游公司等生态产品的直接受益者承担补偿责任。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已在代表委员中成为广泛共识,但目前还面临许多问题。代表委员认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关键是要立法,核心是制定合理的评估标准。

文章分页: 1 2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文章:
生态补偿机制中的利益迷局
守住了青山却过着穷日子 海南山区呼吁生态补偿
相关文章分页:  共 1 页 2 条记录 9 3[1]4 :

[关闭窗口]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 网络介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