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网络介绍 CERN新闻 规章制度 在研项目 论文与出版物 学术动态 生态知识 人员招聘 人员组成 English

    CERN新闻
   综合新闻
   科研新闻
   国际前沿
   友好往来
   大事记
   中国生态大讲堂
   CERN科技贡献奖
   CERN综合评估
   国际长期生态学会议资料
   生态系统研究与管理简报
   IUCN生态系统管理简报

 大事记
黄河长江澜沧江发源地岌岌可危 三江源头生态只能再坚持十年?
关键字:三江源,生态   来源: 南方都市报   时间: 2005-04-21  点击率: 1667636
  摘 要: ●黄河、长江、澜沧江发源地面临沙化威胁 ●青海数万牧民无奈暂别千百年的游牧家园
黄河长江澜沧江发源地岌岌可危 三江源头生态只能再坚持十年

 

  图:2005年3月24日,白雪压盖不住沙化的草地,徒步一个半月的吉林白山市人宗国兴在海拔4627米的黄河源头立碑处失声痛哭

 

  
  
  三江源的核心地区位于青海省玉树州的曲麻莱、治多和杂多三个县内,总面积30.25万平方公里。它曾经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独一无二的大面积湿地生态系统,但是现在水源的减少使得这里草原沙化呈加速趋势,玉树、果洛两州中度以上退化草原面积1.5亿亩,占了总面积的63.3%。
  
  黄河总水量的49%、长江总水量的25%、澜沧江总水量的15%,来自“三江源”。

  “三江源”素有“亚洲水塔”、“中华水塔”、中国人寻根祭祖之地的称谓,然而位于青海玉树州境内的这片广袤土地,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生态环境因天灾人祸遭受严重破坏,常年性的高山积雪因此已经基本不存在,河流断流达到80%,草场正在逐渐退化成沙场,黄河源头甚至于去年一度断流。一位当地干部说,照此下去,莫说黄河,就是长江、澜沧江,整个三江源生态也只能坚持十年。

  在恶劣而脆弱的生态面前,大批的草原居民只有离开家园放弃游牧、搬迁入城。然而对于千百年来习惯于逐水草而居的藏牧民来说,改变这一祖祖辈辈沿袭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仍然是复杂而艰难的矛盾抉择。
  
  爱情记忆与困窘现实
  11年前的草原绿油油一片,星宿海在草原上点点滴滴密布,眨巴着蓝色的眼睛。这一切已成了回忆。如今星宿海90%的“眼睛”都干涸了。

  群和爱民(藏族名字)当时还只是乡上的一般干部,下乡时被安排住宿在巴彦村牧民卓玛家。天还没有亮,群和爱民和姑娘卓玛把羊群赶到草原上,再回来忙着挤牛奶。日子在青青的草原上度过,两个月后,他从黑色的牛毛帐篷里带走了卓玛。

  那是1994年的8月,青藏高原最美丽的季节,群和爱民和其他下乡的干部下了马,围在一起吃着野葱做的包子,喝着青稞酒,端详着自己的新娘。11年前的草原绿油油一片,星宿海在草原上点点滴滴密布,眨巴着蓝色的眼睛,群和爱民感觉美极了。

  这一切都成了回忆。如今星宿海90%的“眼睛”都干涸了,就连巴彦村子旁最大的无名湖也没有一滴水,填满了沙土,而它在1996年还可以让落水的羊群不见踪影;原先迎娶卓玛的草原成了漫漫沙滩;那群洋溢着爱情气息的牛羊也因为草场的退化,早就卖掉了。

  肥沃的草原一天比一天缩小了,沙尘暴却一年年地多了起来。

  2005年3月24日中午,一场沙尘暴刮得白天黑地,细沙被狂风从窗户和门缝里送进来,群和爱民和妻子静静地守在炉子旁,望着燃烧着的牛粪,听着房顶上咣当当的响声——房顶就要被风揭走了。

  36岁的群和爱民在黄河发源地青海省曲麻莱县麻多乡上一干就是17年,这17年也是当地生态迅速恶化的阶段。
  
  

文章分页: 1 2 3 4 5 6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文章:
张一平站长到哀牢山生态站慰问职工
哀牢山生态站人员应邀参加中共景东县十三届三次全会
哀牢山生态站与楚雄管理局开展工作交流
哀牢山生态站向景东开南书院捐赠图书
云南天文台与哀牢山生态站人员拜访段金玉先生
1月到哀牢山生态站科考人员统计情况通报
哀牢山生态站获2016年度考评优秀
景东一中教师到哀牢山生态站考察
云南省林业厅郭辉军副厅长考察哀牢山生态站
哀牢山生态站完成景东县太忠中学校园植物鉴定和挂牌工作
相关文章分页:  共 70 页 692 条记录 9 3[61][62][63][64][65][66][67][68][69][70]4 :

[关闭窗口]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