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网络介绍 CERN新闻 规章制度 在研项目 论文与出版物 学术动态 生态知识 人员招聘 人员组成 English

    CERN新闻
   综合新闻
   科研新闻
   国际前沿
   友好往来
   大事记
   中国生态大讲堂
   CERN科技贡献奖
   CERN综合评估
   国际长期生态学会议资料
   生态系统研究与管理简报
   IUCN生态系统管理简报

 CERN综合评估
国外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关键字:生物   时间: 2003-06-17  点击率: 1105355
  摘 要: 目前全球生物技术主要应用于医药和农业,但在环保、食品、化工等行业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据统计,全球生物药品市场规模1997年为150亿美元,2000年为300亿美元,预计2003年将达到600亿美元。
目前全球生物技术主要应用于医药和农业,但在环保、食品、化工等行业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据统计,全球生物药品市场规模1997年为150亿美元,2000年为300亿美元,预计2003年将达到600亿美元。在农业方面,尽管人们对转基因食品存有疑虑,但从1996年商业种植转基因作物以来,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仍然增长了30多倍,2001年已达5260万公顷。据分析家预测,转基因食品的销售额2010年将达到250亿美元。生物经济的另一基础是人类基因。由于绘出了人类基因组图谱,基因药物可以使几千种基因病症预防、缓解和治愈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因此有人说,一条基因就能形成一个产业。到2020年,利用基因重组技术研制的新药可能会达到3000种。

1.美国

美国在生物技术领域处于全球领导地位,无论是在研究水平和投资强度上,还是在产业规模和所占市场份额上都是如此。据统计,到2001年年初,美国生物技术产业已有公司1400家(这一数字还不包括为数更多的相关技术公司和传统制药公司),雇员达17.4万人,超过了玩具和体育用品产业的就业人数之和。美国的生物技术产业自1993年以来规模扩大了2倍以上,收入从当年的80亿美元增加到2001年的285亿美元。目前,美国在艾滋病研究、基因组测序、克隆和干细胞研究等广泛领域均占据了领先地位。截止2000年底,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经批准了117种以上生物技术药品和疫苗,目前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生物技术药物制品和疫苗至少有350种,这些药物或疫苗针对200多种疾病而开发,包括各种癌症、早老性痴呆症、心脏病、糖尿病、硬化症、艾滋病和关节炎等。

进入21世纪后,生命科学的发展重点从人类基因组测序转向了基因功能探测和蛋白质功能探测,美国又率先引领了这一浪潮。私立和政府研究机构分别启动了基因变异鉴别工程,目的是寻找出20万个与人类疾病有关的变异基因,这方面的成果将有助于开发更有效、副作用更小的药物。联邦卫生部门还在着手进行“临床蛋白组学计划”,开发以蛋白组研究为基础的癌症诊疗技术。

令人羡慕的是,美国如今崛起了波士顿、旧金山湾、华盛顿、圣迭戈和北卡研究三角园等5大生物技术产业基地。这5大基地不仅已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更是美国生物技术产业规模化的基础,而且带动了全美其他地区的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

目前美国的生物技术产业有以下特点:一是从事系统生物学研究、鉴别和记录病原体方面的创业公司,将从研究领域脱离出来;二是与计算技术结合的生物学研究将继续依赖信息技术的发展;三是“9?11”事件后,反生物恐怖战成为研究重点,并将为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动力。因此开发生化探测剂和各类疫苗将成为今后生物技术产业开发的热点。

2.英国

英国的生物技术产业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从业人员有1.4成万多人,年销售额约40亿英镑,生物制药是该产业中的强项,涉及这一产业的企业除了世界著名的大型跨国公司Zeneca、GlaxoWellcome和Smith Klihe Beacham之外,还有约250多家较小的独立公司,且每星期约有1家新的生物技术公司诞生,数量占欧洲同类公司的1/4以上。

英国在该产业领域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与其在生命科学领域强大的基础研究实力密不可分,迄今英国在生物和医学领域已获得了20多个诺贝尔奖。DNA结构及单克隆抗体构造的发现,DNA指纹印的发明,以及抗体工程的进展等为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英国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重要参与者,承担了约1/3的测序工作。英国又是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莉”的诞生地。此外,它在基因治疗等方面也有不俗的表现。

3.德国

截至2001年底,德国生物技术产业有公司540家,从业人员达1.44万人,较之2000年增长35%,企业数增长10%,数量居欧洲首位。同时该行业的销售额也达10.5亿欧元,创历史新高,加强了德国作为欧洲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之一的地位,亦拉近了它与美国同行业的距离。

但由于生物技术尚属新兴高科技领域,大部分研究机构和企业仍处于创业阶段,早期投入高、研发期长、产出慢,因此该行业总体来讲仍处于亏损时期。2001年德国生物技术产业的亏损额达4.11亿欧元,比2000年增加66%。与之相比,2001年欧洲生物技术产业的亏损额平均减少了16%,而美国这一领域的亏损则增加了15%。

尽管德国拥有的生物技术公司数量在欧洲最多,销售增长率也名列前茅,但与美、英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安永国际会计咨询公司主持的首次国际生物技术产业调查报告显示,2001年,欧洲已有114种生物药品进入了二期和三期临床试验,德国生物技术企业却只有7种,而德国在欧洲的最大竞争对手英国占66种,稳居欧洲首位。美国仅三期临床试验(市场准入的最后阶段)的药品就达300种。

4.法国

生物技术产业在法国还很年轻。绝大多数公司的成立时间不超过4年,只有十几家公司的历史超过10年。而且整个行业仍在亏损,只有少数公司赢利。大多数法国生物技术公司依靠私人投资和风险资本渡过难关,直到其技术、工艺和处在临床试验的产品获得批准和确认。据统计,截至2002年法国共有259家生物技术公司,列欧洲国家第三位,在德国和英国之后。约占欧洲生物技术公司(1800家)总数的15%。

前几年法国生物技术产业有一个不同于欧洲其他国家和美国的显著特点,那就是法国生物技术公司开发产品相对不多,多数公司更注重技术平台开发(Technology Platform)和生产工艺。2001年11月,法国政府公布了2002年生物技术发展计划,决定由国家直接拨款1亿欧元,资助研发和创业,并通过信用担保和税收优惠等措施,动员5亿欧元来资助生物技术创新企业。1998年巴黎以南30公里处创建的“基因谷”,到2001年已有15个研究实验室和27家企业。现在,法国生物技术产业已开始进入产品开发阶段,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如前年,法国功能基因组公司genOwaySA克隆出世界上第一个大鼠胚胎,为未来干细胞治疗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5.瑞典

瑞典的生物技术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等方面都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并在某些领域居世界前沿水平。瑞典生物技术产业化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工业方面,其生物制药和生物技术设备在国际上占有较大的市场。Pharmacia Biotech公司是世界主要生物技术设备供应商之一,另一家公司生产的霍乱疫苗则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是世界上最有效的疫苗,并已在若干国家登记注册。据综合评估,瑞典生物技术产业排在英国、德国和法国之后,在欧洲居第四。绝大多数公司分布在新药开发、诊断、生物技术仪器设备和生物制品生产领域。

6.日本

自田中耕一荣获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后,日本政府正加速谋划并实施生物技术立国战略,决心把生物技术产业作为国家核心产业加以发展,以实现“生物产业立国”的战略目标。生物技术产业是继汽车和信息产业之后,又一个被日本明确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领域。

总体来说,日本在生物技术开发方面落后于欧美。不过日本生物技术研究在某些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如日本冈崎国立研究所的水稻基因研究、京都大学的再生医疗研究、东京工科大学片柳研究所的生物探测装置研究、田中耕一的蛋白质和糖链研究等均位居世界领先水平。此外,日本科学家在解析各种疑难病的基因和脑科学研究方面也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以生物技术为基础的医药领域,从事各种检测设备和分析仪器开发、新药试验的新兴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在日本涌现,到2002年春季已达300家。风险投资也是方兴未艾,从2000年到2001年,生物风险企业的投资猛增到540多亿日元。

7.以色列

据统计,以色列生物技术产业的年销售额已从1998年的3.86亿美元增长到1999年的4.7亿美元和2000年的6.25亿美元,2001年已突破8亿美元,持续保持2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以色列生物技术公司的数量也由1998年的130多家发展到2000年的160多家,居世界第8位,就业人数增加到4000多人。大多数生物技术公司都是建立在大学和研究机构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公司;新成立的生物技术公司大多集中在生物信息领域。这是因为以色列在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两方面都具有较强的研究开发优势和产业基础,因此在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结合部分――生物信息产业领域,以色列有望今后几年取得较大的发展。

8.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生物物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澳政府也试图利用这一天然优势,欲在生物技术产业这一领域占据领先地位,以改善过于依赖矿产资源和畜牧业的局面。据统计,1999年6月底澳大利亚有大约120家生物技术公司(不包括医疗器械公司),其中20家是上市公司。34%的生物技术公司从事人的医疗保健研究,另各有5%从事生物化学品、基因组学及信息学研究。大多数公司属于中型企业,不少公司与国际制药公司或澳大利亚研究机构有合作伙伴关系。1999财政年度澳大利亚生物技术公司的总营业额约为9.65亿澳元,其中产品销售额在8亿澳元左右,合同研究为0.31亿澳元。1999年度澳大利亚生物技术公司的研究与开发经费总额约为2.34亿澳元,2000年增加到2.61亿澳元。在人用产品领域,约有220个生物技术产品进入市场,另有50―60个处于临床试验或临床开发阶段,约有120个处于开发早期。

9.印度

在印度,生物技术正成为继信息技术之后的又一流行语。印度原来在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实力较弱,但近年来,受计算机软件领域巨大成功的鼓舞,印度也在积极推进生物技术成果的产业化。目前,印度生物技术领域有800多家公司、50多个研究和开发实验室、2万余名专业人员。印度科研人员在生物技术的某些方面,如动植物DNA的重组、生物信息技术、对微生物和动物细胞的基因控制技术等已经确立了自己的竞争地位。据印度生物技术部专家估计,印度生物技术产品的销售量将从1999年的17.89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21.86亿美元和2010年42.7亿美元。2001年,生物技术研究部门的销售额估计将达到15亿美元。印度已经在卡纳塔克邦建立了3个生物技术园区,从事植物组织培养、水产业的中小企业纷纷加入生物技术产业,特别是参加合同研究,大约2.3万个此类公司将与跨国大公司合作。另外,印度的合同研究机构(CRO)在基因组测序、DNA文库构建、新型农作物品种的遗传学研究和生物信息学方面前景看好。目前,世界范围内将研究与开发部门向低成本地区扩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CRO有望与印度的软件公司相媲美,成为出口大户。

在干细胞研究领域,2001年初,在孟买组建的印度医学研究实验室信任生命科学公司已拥有7个干细胞培养生产基地,设在班加罗尔的印度国立生物科学中心也具备了发展干细胞培养基地能力。这样,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鉴定的世界上仅有的64所培养实验室中,印度就占到了10所。这使印度进入世界胚胎细胞菌采集最先进的十大研究中心之列。

10.巴西

巴西的生物技术研究还处于成长阶段。凭借25万美元的启动资金,巴西生物技术产业已经形成了价值2000万美元、拥有200多位科学家和62个实验室的研究规模。巴西在热带病的免疫研究和药物开发方面成绩显著,其生物医药技术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达80%以上。

巴西高度重视生物技术,大力实施基因组计划。在破译和绘制人类癌细胞基因组图谱方面的世界排名仅次于美国。2001年4月,巴西完成了112万个癌细胞基因片段的测序工作。到2002年,他们有望完成一个乳腺癌肿瘤细胞的完整基因组图谱,但还没有将其研究成果产业化。2001年4月,巴西宣布成立7个基因研究网,由全国48个机构的240名科研人员分别绘制肠道寄生虫、血吸虫、溃疡、霉菌病的基因组图谱,以及两种固氮菌和一种危害可可树的真菌的基因组图谱。这项计划对改善人民健康,提高农业产量具有重要意义。2001年政府为此项目投资2600万雷亚尔,比2000年对基因测绘项目的投资翻了一番。

2001年3月,农牧业研究所用胚胎细胞成功培育出巴西第一头克隆牛,标志着巴西在克隆技术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4月,耗资2500万美元建设的巴西克隆采集中心在圣保罗州立大学校园内落成。该中心可储存160万个基因克隆,是拉美第一个大型基因克隆库。克隆库储存的基因DNA片段可用来进行基因研究与开发,以培育高产、抗病的甘蔗和其他转基因农作物。该中心的目标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企业基因库。


作者:谷峻战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


相关文章:
宁波启动外来生物本底调查 三年建成档案库
中国进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保护区数量增至26个
专家认为建立气候模型应充分考虑生物浮尘
江苏启动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工程
给沙漠铺上“生物地毯”
2005年全球生物技术作物种植面积增加11%
人类活动影响加大 千余种野生动物可能灭绝
生物多样性公约(CBD)年会及全球生物多样性论坛将于本月24日—25日在巴西举行
《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在巴西举行
联合国公布《第二次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
相关文章分页:  共 9 页 90 条记录 9 3[1][2][3][4][5][6][7][8][9]4 :

[关闭窗口]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 网络介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